第101章 第101集《妙法蓮華經》(4 / 7)

小說:妙法蓮華經 作者:妙音0

親厚。

當然這個地方有人就會覺得有疑問了,就是說,聲聞弟子也是佛陀的弟子啊!三乘弟子嘛,聲聞、緣覺、菩薩。為什麼也要遠離呢?它是這樣子,就是說,菩薩也追求涅盤寂靜,因為你成佛之道,你一定要安樂道、解脫道、菩提道,它是一條路的,你不可能跳躍,只是你這個過程是走得比較快。比方說一刀千紙,但是還是怎麼樣?歷歷分明。聲聞人的寂靜,我們也可以去修他的法,但是為什麼不能跟這個人靠近呢?因為聲聞人,他的出離心很強,所以他那個寂靜,就是你跟他在一起,他那個身口意所釋放的磁場是帶一點偏空的寂靜,但是菩薩的寂靜是中道妙有的寂靜。這兩個寂靜不一樣。

那這兩個寂靜不一樣,我們佛法修學是這樣,往上走是比較難的,就是我們跟不好的學習,我們被拖下來的機會比較大。所以,你不可能把他的寂靜從偏空的寂靜變成中道的寂靜,結果是,你從中道的寂靜被拖入變成偏空的寂靜。就是,你不可能改變他,而你卻被他改變了。

所以,為了阻止這件事情發生,佛陀制定戒律,菩薩不能跟聲聞人問訊、往來,乃至於不能有共住的情況,要保持距離。因為這個耳濡目染,習久成性。

我們看第六的“遠離欲染”,遠離我們心中的欲染。

文殊師利!又菩薩摩訶薩,不應於女人身,取能生欲想相而為說法,亦不樂見。若入他家,不與小女、處女、寡女等共語。

文殊師利!又菩薩摩訶薩不應該對女人的色身而生取著想,取著這種男眾女眾的美好相狀的這種思想來說法,心中也不樂見。如果有弘化的因緣進入到他家,不與年輕的女子或者是沒有結婚的處女,乃至於寡婦等共語,共言語。這個共言語指的是私下的言語,就是你不能跟她單獨在一起,必須有第三者在場。這個地方有兩層意思:第一個,避免增長自己的染心;第二個,避免世間的譏嫌。這叫第六,遠離欲染。

我們看第七的“遠離非器”。

亦復不近五種不男之人,以為親厚。

這五種不男就是說,他過去貪愛的煩惱特別重,所以這種煩惱的心所招感的果報體,他現男眾相,但是沒有男根。或者說,他現男眾相,他同時具足男女二根。他遇到男眾的時候,他顯出女根;他見到女眾的時候,他顯現男根。這種具足二根或者是無根的人,都不是修道的法器,所以我們要避免跟他在一起。因為這種宿世貪愛煩惱重的,你很難教化他的,他不是法器。

看第八,遠離危害。

不獨入他家,若有因緣須獨入時,但一心念佛。

古印度的時候,世間可能比較混亂,就是你不要隨便單獨地進入到居士家裡面,可能會有外道或者是各種因緣會傷害你,所以避免單獨一個人進入到這種世俗的家裡面。

看第九,遠離譏嫌。

若為女人說法,不露齒笑,不現胸臆,乃至為法,猶不親厚,況復餘事。

那麼如果是男眾,就是不為女眾;如果是女眾,就是不為男眾。就是說法的時候,不要有輕慢心,露齒笑就是輕慢心,也不要秀出胸膛。乃至於說法,也不要彼此過分地親近、厚愛,況復其他的事情。就是,這個地方更多的是遠離譏嫌。

看第十,最後一個。

不樂畜年少弟子、沙彌小兒,亦不樂與同師。

這段有兩層意思:就是面對於這種年少的弟子或沙彌,第一個,你不能收年紀太輕的弟子。這年紀輕的就是七歲到十八歲,十八歲以下的最好不要收。第二個,你不要跟他拜同一個師父。

為什麼呢?因為,蕅益大師說,年少之人,習性未定。他的心是躁動的,他沒辦法教化的。你去收他做弟子,妨礙你的修道的正業;你跟他拜同一個師父,“擾亂請益”。你要跟師父好好講個事情,他就在那邊跑來跑去的。所以你要遠離,不要跟他拜同一個師父,你也不要收他做徒弟,因為他這種心性未定,不堪教化。

這十種,其實你要學過菩薩戒,這十條應該都不陌生了。因為這個是把菩薩戒中誓斷一切惡裡面遠離過失的部分摘錄出來。

我們學菩薩戒法要有一個概念,它跟修五戒十善不一樣。

五戒十善,它是沒有目標性的。因為五戒十善它追求的是一種人天的快樂,所以它的戒法本身就是目標,你持戒就是目標了。你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個戒法,你的目標就是,因為這個戒法創造快樂,你沒有太多的目標。

但是菩薩戒法不一樣。菩薩戒法它所有的法門都是為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