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之,身心損惱”。這些有權勢的人,他有威德力,他講話有威德力,這種人基本上都是攀緣心比較重,在世俗名利裡面打滾的,跟我們修成佛之道的人思考是不一樣的。你隨順他,你增長貪愛;你違揹他,他的力量會給你壓力,你身心損惱。
所以蕅益大師說,親近權勢,“初似小益,久則大損”。剛開始你會覺得,欸,不錯啊,我弘揚佛法,我有一個有權貴的人,一個地方官員或一個民意代表做好朋友。他會幫你成就很多弘法的事情,“初似小益”,有些小小益,但是,“久則大損”。因為什麼呢?“失正道故。”你跟他相處久了,你不會改變他,他改變你,你會失去正念的道心。
所以,就是說,你一個菩薩,你有因緣可以度化他,你可以教化他,重點是,你不可以親近他。這以下都是這樣子。就是教化是一回事,親近又是一回事,就是,你不能親近他們,這第一個。
我們看第二個。
不親近諸外道梵志、尼揵子等,及造世俗文筆,贊詠外書,及路伽耶陀、逆路伽耶陀者。
前面是遠離豪勢,這以下遠離邪見。
邪見有幾種呢?
第一個,外道梵志。這個梵志指的是修學婆羅門的居士,他修十善法,希望能夠生到大梵天。這種外道梵志。
或者尼揵子。尼揵子外道其實他是一種出家眾,外道的出家眾,我們一般說的印度的瑜伽士。他是練氣、修丹乃至於種種禪定的,這個也是追求一種有所得的法。
或者造作世俗文章的,以及這種“贊詠外書”。贊詠,就是世間的詩詞,贊詠哪一個風景很漂亮,哪一個地方怎麼樣,這贊詠這種世間的詩詞。及外道的書籍。
“乃至於路伽耶陀”,路伽耶陀就是我們一般說的印度的順世外道,就是現實主義者,他強調物質創造一切,強調物質主導一切的生命的現象。“逆路伽耶陀”,這個相反,他反而強調心靈創造一切。這個心靈跟佛法說的心性是不一樣的,他這個有點斷滅見。
也就是說,我們初學者,初機淺識,理觀薄弱,如果經常跟他在一起,會有兩種情況:第一個,互相爭論。你跟他之間不和,你走的是菩提道,他走的是世間的法門,所以你與他互相爭執。第二個,你迷失正理,你要麼就是被他感化。這是第二種情況,所以不親近。
看第三個。
亦不親近諸有兇戲、相叉相撲,及那羅等種種變現之戲。
第三個,菩薩他要不親近什麼呢?“兇戲”,就是這種互相打鬥,拳擊、鬥牛、鬥雞的這種遊戲。或者是“相叉相撲”,柔道、相撲。或者“那羅”,那羅就是演戲的戲子,表演各種把戲的戲子。這幾種情況,你要麼引發瞋心,要麼增長放逸,所以要遠離。
第四個,遠離惡業。
又不親近旃陀羅,及畜豬羊雞狗,畋獵漁捕,諸惡律儀。如是人等或時來者,則為說法,無所希望。
就是有些人造的罪業特別重,這個殺盜淫妄的業。比方說“旃陀羅”,旃陀羅就是在古印度專門從事殺業的;或者是畜養豬羊雞狗。我們受了菩薩戒是不能養這些動物的,因為這個動物,你雖然沒有殺它,你增長殺生的助緣。或者是畋獵,就是打獵,或者捕魚等等,如是這種殺生的惡律儀。
這種整天做殺生的人他造惡業,他來跟你求法,你可以為他說法,但是你不能夠有一種希望要彼此親厚,彼此友好。因為,你跟他在一起,我們說過,兩個人在一起只有兩種情況:第一個就是你跟他磁場不和,那你們兩個就互相爭論;要不然,就是兩個磁場完全被同化。當然你不可能同化他,因為你是凡位菩薩,結果你被同化,所以,損害慈悲心。因為你一旦認同他,那你就損害慈悲心了,所以你變成進退失守。所以乾脆保持距離,就是遠離惡業。
第五個,遠離二乘。
又不親近求聲聞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亦不問訊。若於房中,若經行處,若在講堂中,不共住止。或時來者,隨宜說法,無所希求。
我們一個菩薩道人,也不親近求聲聞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這個地方指的是定性的,就是那種出離心特別堅固的,你不可能改變他的,他不可能發菩提心的。這種對於苦諦有很深入的體驗跟思考的求出離的四眾弟子,乃至於彼此相遇也不需要打招呼。如果在房中,若經行處,也不共住一房。這個是講的很嚴重了,就是你不能夠跟他住在同一個地方。如果他主動來訪,來跟你請求開示,那你是可以開示,但是心中也是一樣,無所希求,不要去跟他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