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第81集《妙法蓮華經》(1 / 6)

小說:妙法蓮華經 作者:妙音0

己二、授下根記 分二:庚一、授千二百人記;庚二、授學無學人記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一百七十七面,我們看己二的“授下根記”。

《法華經》的跡門正宗有三週說法。佛陀在三週說法以後都會授記,來把它做一個總結。那麼為什麼佛陀說法以後要授記呢?我們做一個簡要的說明。

智者大師把整個成佛之道簡單地判作兩個階位:一個是般若道,一個是方便道。

什麼叫般若道呢?就是你從凡夫到大乘的見道位,就是我們別教所說的大乘的初地,叫般若道。般若道的修學特色,就是以智慧引導慈悲。雖然我們在因地的時候依止大乘兩種善根——清淨心跟菩提願,但是在證得初地之前,我們的菩提願是有所收攝的,偏重在內心的作意,少有實際的行動,它是以智慧的力量來主導整個修學的。

到了方便道就相反了,方便道的特色就是以慈悲來引導智慧。因為你已經到了初地,所以你開始怎麼樣?從空出假,你就是把你因地的願望開始付諸行動。所以智者大師對般若道強調智慧;對方便道,就是強調菩提願。

當然,我們如果根據《法華經·譬喻品》裡面的三界火宅喻來看,其實我們可以在般若道的中間過程再安立一個解脫道,就更圓滿。也就是說,整個成佛之道,《法華經》的思想是解脫道、般若道跟方便道。

我們一個凡夫眾生,一開始要處理的就是解脫的問題。因為不管你是修自利、修利他,你一定要離開三界火宅,沒有例外。如果你離不開火宅,你什麼事都做不成。你不要說行菩薩道,你自身都難保。所以你看佛陀在面對生死凡夫的時候,他只有一個要求,就是你趕快離開三界。不管你是喜歡羊車、鹿車、牛車也好,方便有多門,但是目標是一致的,就是“三乘共坐解脫床”。

所以,其實初發心的佛弟子整體上差別不大,你只要在生死凡夫的階位,你要做的事情,可能你的下手處不同:你出離心強,你修四諦十二因緣;你宿世的大悲心重,你修六度。這叫做方便有多門。但是,凡夫的指標只有一個,就是我空的智慧。不管你用什麼方法。

所以判定解脫與否,不是說你有多大的佈施,你有多清淨的持戒,這個都是助道法,是看你對身心世界的掌控放棄了多少,就是放棄主宰。所以你看火宅喻講得很清楚,整個三界火宅的門不多,只有一道門。就是你要出去,不管你是羊車、鹿車、牛車,是同一道門出去的,就是我空的智慧。

所以《金剛經》講得很清楚:“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就是說你不管是用什麼方法,重點是無為的真理,就是你對真理的體會有多深,這是一個判教的指標。因為你佈施、持戒、忍辱,這個都是助道法門,這都是生滅的因緣法。它會讓你果報殊勝,但是跟解脫沒有直接的關係,它只有助道、間接的關係。

那麼,你三乘成就我空以後,恭喜你,從三界火宅出來了。接下來,就不是三乘法的問題了,是《法華經》的問題了,這個時候你必須學《法華經》了。因為,你要從權法的解脫的我空智慧,要進入般若道的一心真如,就要明白怎麼樣能夠會權入實,怎麼把我空智慧對接到真如本性。

從前面《法華經》的意思,它強調兩個重點:

第一個,順從佛意。佛陀很清楚地告訴你,三乘法是佛陀的方便,這不是佛陀的本意。因為“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我們凡夫無始劫來希望得到一點東西,這是根本無明,這一點是很難去碰觸。一開始你要他無所得,他就失去了修學動力了,他可能學外道去了。所以對於無所得這個根本煩惱,佛陀是不碰的。佛陀說,好,你想得到東西,佛法也有東西讓你得到,比方說涅盤寂靜,比方說功德莊嚴。佛陀會有一種清淨的法讓你來執著。

所以,佛陀剛開始不碰眾生的法執這一塊,因為法執不會招感分段生死。法執叫做不染汙無知。這種愚痴不會產生煩惱,但是它會障礙無上菩提。但是在初階段,它不構成障礙,所以佛陀在剛開始允許你有法執。但是佛陀對我執是對治得非常嚴格,他先用法執來對治我執,這是合理的。到了解脫道以後,欸,不管你是羊車、鹿車、牛車,你總之是離開了三界火宅,你躺在外面的草皮上,接下來就是大白牛車的問題了,你趕快坐上大白牛車。

所以第一個,你順從佛意。

第二個,迴光返照。佛陀講三乘法,是因為你不安穩。其實你迴光返照來說,你的內心本來清淨、本來具足。也就是說,其實你本來就安穩,你幹嘛去找一個安穩的東西來對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