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44集《妙法蓮華經》(5 / 6)

小說:妙法蓮華經 作者:妙音0

等。先求契機,再求契理。先成就解脫道,出離火宅。什麼叫平等?諸位!離開三界以後,你才有資格講平等。三界的眾生就是各修各的,沒有什麼平等。因為你要在短暫的時間成就解脫,精進很重要。為什麼要精進?就是滿足他的需求。

為什麼有些人唸佛可以馬上往生,有些人唸佛念得很久不會往生?因為他念佛沒有把他的希望放進去,這是關鍵。唸佛就唸佛,他沒有把他的往生的希望放進去。我為什麼要往生?因為極樂世界有莊嚴,有功德,有解脫,各式各樣的,親近十方諸佛。就是說,你要有你自己走的路。一開始求解脫,你要有自己的路,不必跟別人一樣,契機就是妙法。就是說,你念佛,還要結合你對極樂世界的希望點。你看極樂世界,大家都讀《阿彌陀經》,讀《觀經》,讀《無量壽經》。你叫十個人出來講極樂世界,十個人都不一樣。正常,非常正常。

我再講一次:離開三界火宅不需要平等,你有你的淨土路,他有他的淨土路,重點是它能夠讓你產生意樂,讓你能夠“爭出火宅”。你看那個火,諸位你看前面佛陀的經文,這些三乘人離開火宅是用跑的,只有一道小門,他就能夠跑出去。為什麼?契機嘛。所以諸位!在三界的凡夫修行不要講平等,三界沒有平等。到了時候你可以講平等,離開三界到了極樂世界你成就初地以後,每一個人都在真如本性,你也是在真如本性修行,我也在真如本性修行,那叫做“如”。在凡夫沒有所謂平等這件事情。所以佛陀一開始是先講差別法,為什麼?契機,由契機來激發你的精進,最後成就解脫。是這個概念。

寅二、雙合二喻

如來亦復如是,為一切眾生之父,若見無量億千眾生,以佛教門,出三界苦怖畏險道,得涅盤樂。

那麼二喻,前面的兩種比喻,一個是免難喻,第二個是等賜喻。先免難,再等賜。“如來亦復如是。”作為一切九界眾生的慈父,若見無量億眾生,以佛教門——佛陀要先用權法的方便門,來使令他離開三界的痛苦怖畏之道,得涅盤樂,特別是遠離三惡道。佛陀是先講差別法來免除苦難,再講平等法而入第一義諦。

我們看第二個,看平等法。

如來爾時,便作是念:我有無量無邊智慧、力、無畏等諸佛法藏,是諸眾生皆是我子,等與大乘,不令有人獨得滅度,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是諸眾生脫三界者,悉與諸佛禪定解脫等娛樂之具,皆是一相一種,聖所稱歎,能生淨妙第一之樂。

什麼時候講平等呢?離開了三界以後。“如來爾時”,就是這個三乘諸子離開三界火宅以後,好,你有資格講平等了。我有無量無邊的中道的智慧,佛陀一念心性有無量的珍寶,十力、四無所畏等種種諸佛法藏。“是諸眾生皆是我子”,我應該怎麼樣?“等與大乘。”這個時候佛陀講平等了,我應該平等地把真如本性送給大家,不要使令有人獨得偏空涅盤,應該以大乘的涅盤而滅度之。真如的涅盤是法身、般若、解脫三德秘藏的涅盤。所以,“是諸眾生脫三界者”,只有你離開了三界,佛陀才會跟你講平等,平等賜與諸佛所證的“禪定解脫等娛樂之具,皆是一相一種,能生淨妙第一之樂”。一相是法身德,一種是般若德,能生淨妙之樂,解脫德。

所以當我們到了極樂世界,離開三界以後,阿彌陀佛跟我們講平等法了,就是稱性起修了。就是你在佈施的時候,你雖然修佈施法,但是其實你在開顯真如。他雖然修持戒,他也是“持戒為法界,一切法趣持戒”,他透過持戒門來開顯真如本性。所以每一個人都是在開顯自性的功德,就叫平等。

所以佛法的修學是這樣,就是你要先找到你個人化的修學,先找出一條路子。離開三界是一道小門,小小的門,你要找到你這個門;等到你出去以後,平等的大門敞開著。是這樣子。所以三界的眾生找到自己的相應法門是成敗的關鍵。

醜四、合無虛妄喻分二:寅一、牒前比喻;寅二、正合不虛

寅一、牒前比喻

舍利弗,如彼長者,初以三車誘引諸子,然後但與大車,寶物莊嚴,安隱第一,然彼長者無虛妄之咎。

最後總結。

舍利弗!佛陀教化弟子們,就好像長者來救拔諸子,剛開始先講差別,有三車,羊車、鹿車、牛車,這比喻四諦、十二因緣、六度,來誘引諸子。為什麼叫誘呢?他們各有各的希望,滿足他的希望。然後再講平等的大車,真如的功德。這樣子講,長者是不虛妄的。

為什麼不虛妄呢?因為你前面所修的聲聞、緣覺、菩薩,到了一佛乘,他的功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