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增多,顏色變得鮮紅且持續不斷,這可能是傷口出血的跡象。又或者,滲液顏色發黃、渾濁,並且伴有異味,那很可能是傷口感染了。”
新護士們認真地記錄著,登漢繼續說道:“對於一些較大的手術,如骨科關節置換手術,除了觀察傷口,還要留意患者肢體的腫脹程度、面板溫度以及末梢血液迴圈情況。如果發現患者手術側肢體腫脹明顯,面板溫度升高,同時腳趾或手指的顏色變得蒼白或者青紫,觸控時感覺冰涼,這可能是發生了術後血栓或者血液迴圈障礙。這時候就需要及時通知醫生,採取相應的檢查和治療措施。”
登漢為了讓新護士們更好地理解,還組織了實地的術後病房觀察教學。他帶領新護士們來到術後病房,讓他們近距離觀察不同患者的情況,並現場提問和指導。“你們看這位剛做完膽囊切除手術的患者,他的傷口敷料目前只有少量滲血,這是正常的。但是我們不能只看這一眼就結束觀察,還要看看患者的生命體徵,他的血壓、心率是否穩定,體溫有沒有異常升高。同時,詢問患者的感受,是否有腹痛加劇、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
新護士們圍在患者床邊,小心翼翼地按照登漢的教導進行觀察和記錄。其中一位新護士問道:“登漢老師,如果患者沒有主動說出不適,但我們觀察到一些細微的異常,該怎麼進一步確認呢?”登漢回答道:“這就需要你們運用溝通技巧了。你可以用溫和的語氣詢問患者一些更細緻的問題,比如‘您有沒有感覺傷口周圍有輕微的刺痛或者牽拉感呢?’或者‘您有沒有覺得肚子裡有一點隱隱的不舒服,不是很疼,但就是有點異樣呢?’透過這樣的引導式提問,往往能讓患者更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也有助於我們進一步判斷病情。”
在長期的培訓過程中,新護士們也遇到了很多困難。有些新護士在面對大量的知識和複雜的病情觀察要點時,會出現記憶混淆或者遺漏的情況。登漢發現這個問題後,專門為他們制定了複習和鞏固計劃。每天培訓結束前,都會進行小測驗,考查當天所學的重點內容;每週還會有一次總結性的大測驗,涵蓋一週內的所有知識。對於測驗成績不理想的新護士,登漢會利用課餘時間為他們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幫助他們找出問題所在,重新梳理知識體系。
隨著時間的推移,新護士們在登漢的精心培訓下,在病情觀察方面有了質的飛躍。他們開始能夠獨立地對各種慢性疾病患者和術後患者進行全面而細緻的觀察,並且能夠根據觀察結果及時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初步的應對措施。但登漢知道,這還只是進階護理知識培訓的一部分,還有更多的專業技能和知識等待著他們去探索和掌握,而他將繼續陪伴著這些新護士們在護理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為他們開啟一扇又一扇通往專業護理殿堂的大門。
在培訓的中期階段,登漢開始著重講解特殊護理技術方面的知識。他首先提到了各種管道護理:“對於留置胃管的患者,胃管的通暢與否直接關係到患者的營養攝入和病情恢復。每天我們都要定時沖洗胃管,在沖洗的時候,要注意沖洗液的溫度,一般控制在 38 - 40 攝氏度,這個溫度接近人體體溫,不會對患者的胃腸道造成刺激。沖洗的壓力也要適中,不能過大,否則可能會損傷胃黏膜。”
登漢拿起一根胃管模型,向新護士們演示沖洗胃管的正確方法:“你們看,先將注射器連線胃管,緩慢地注入沖洗液,同時觀察患者的反應。如果患者出現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要立即停止沖洗,檢查胃管是否在胃內,位置是否正確。還要注意觀察沖洗液的回流情況,如果回流液中有食物殘渣或者顏色異常,這可能提示患者的胃腸道有問題,需要及時記錄並報告醫生。”
接著,登漢又講解了留置導尿管的護理:“導尿管長期留置在患者體內,很容易引發泌尿系統感染。所以我們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定期更換尿袋,一般每週更換一次。在更換尿袋時,要先消毒導尿管與尿袋的連線處,防止細菌逆行感染。每天還要用溫水清洗患者的尿道口,保持尿道口的清潔。同時,觀察尿液的顏色、性狀和量,如果尿液渾濁、有異味或者出現血尿,這都是異常情況,需要進一步檢查。”
新護士們紛紛圍上來,仔細觀察登漢的操作演示,並提出自己的疑問。“登漢老師,如果患者在留置導尿管期間出現尿頻、尿急的症狀,是不是一定是感染了呢?”一位新護士問道。登漢回答:“不一定,這可能是多種原因引起的。可能是導尿管刺激膀胱黏膜,也可能是患者本身的泌尿系統疾病復發。這就需要我們綜合判斷,除了觀察尿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