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住了以後,我看你還是要寫東西,否則的話,真是太可惜了。”
蘇北說:“我也這樣想。最終我還要落在寫作上。”
胡楊和費黧也就不再說什麼,聊起了別的。
……
王嵐終究沒有趕到機場。胡楊在電話裡說:“那就算了,別來了。”
蘇北想象王嵐讓計程車掉轉方向的情形,非常後悔沒先到遠東文藝出版社去接她。不知為什麼,他很想和她見上一面,即使不說什麼,見一面也好。
東方文化出版中心開始緊鑼密鼓操作《最後一片戈壁》的出版。
那段時間,吳運韜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這本書的運作上,把全中心所有相關部門都調動了起來:在排版、印製等環節上採取嚴密的防盜版措施,動員發行部門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擴大發行,總編辦公室制定和實施全套宣傳方案……蘇北儼然成了吳運韜的助手,介入了一切有關工作,在一些關鍵環節上提出了重要建議,吳運韜當即採納,佈置落實。辦公室主任沈然對蘇北的工作非常支援,聯絡了所有能夠聯絡到的媒體,按照蘇北擬定的方案一步步進行宣傳,等到《最後一片戈壁》在短短一個月之內完成三十萬冊印製任務之時,讀書界已經被吊足了胃口,書商和各地新華書店唯恐進不到貨,把東方文化出版中心發行部擠得密不透風,發貨之前,預付款已全部到齊。從來都在為無米下鍋著急的財務處長馬緗把吳運韜主任拉到一邊,興奮地說:“你知道我有多少錢到賬了嗎?”
吳運韜問:“多少?”
“……!”
吳運韜閉住眼想了一下,認真點點頭,說:“我知道了。”
“蘇北這人可真行啊,看上去不起眼兒,真的做大事情呢!”
吳運韜拍拍馬緗的手:“錢的事,不要聲張。”
“我知道,我知道。”
發行部制定的發行策略是:三個庫房同一時間開始發貨。發貨那天,拉貨的卡車排成一公里長龍,北京所有能夠外運圖書的火車站和汽車站都擠滿了滿頭大汗的書商。三十多個小時不間斷的工作以後,三十萬冊《最後一片戈壁》一掃而光,創造了出版界圖書發行的奇蹟!
蘇北常常感嘆說,東方文化出版中心有一支非常好的職工隊伍,絕不是虛詞,他是從實際感受中確認這一點的。在以後的歲月裡,無論他以什麼身份在工作中遇到困難,都從來沒有抱怨過這支隊伍。他對所有為《最後一片戈壁》的成功運作付出汗水和辛勞的人心存感激。
吳運韜認為,《最後一片戈壁》的成功不僅僅在於為東方文化出版中心帶來了至關重要的將近二百萬元利潤,更重要的是以此帶動起了中心的員工隊伍,使他們知道了在出版工作、尤其是在抓暢銷書這項工作中應當做什麼和怎樣做。他專門組織中層幹部召開總結會議,對有關問題進行深入討論,最後形成了一個紀要,呈遞給Z部黨組。
Z部黨組對《最後一片戈壁》的成功運作非常重視,廖濟舟專門打電話約請吳運韜到Z部瞭解有關情況,對吳運韜鼓勵有加。這是吳運韜和廖濟舟建立密切聯絡的開始。
對於吳運韜來說,這件事的意義要遠遠大於《最後一片戈壁》的成功運作本身。更為重要的是,Z部黨組成員像突然發現了新大陸一樣發現了吳運韜,各種各樣的資訊在向邱小康那裡彙集。
第九章 最後的推動
吳運韜一直目不轉睛地盯著邱小康,像看父親一樣用目光追逐著他。對於這個一心謀求生活的輝煌頂點的人來說,邱小康是一座高山,那裡風光無限。這座山的價值不在於它本身有多高,而在於它可以把被它欣賞的人負載到比自身還要高的位置上去。
一般來說,一個在司局級領導崗位長期工作的人,都有追逐更高一級政治目標的社會條件,在龐大而複雜的國家機器中有一些他能夠接觸到並建立友誼的部件,不會只有一條路可走。但是,在吳運韜利用所有社會關係做了多種嘗試之後,他發現那些部件起不了什麼作用———既可能因為這些人位置侷限,也有可能是他和他們交往中有了某種疏忽,總之事情不是很順當。他接受了一個高階領導的勸告:認真為小康做事情。這位領導對吳運韜說:“你不可能再到哪裡找一個比小康更好的人……”
吳運韜暗暗點點頭。
吳運韜接連兩次去看徐罘。
徐罘很清閒,老伴劉葭被委派到委內瑞拉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搞社會調查去了,家裡只剩了他一個人。他很會料理自己的生活,每天早晨到頤和園去參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