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的春夏,曲水縣人流如織,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記者蜂擁而至,想要看一看曲水縣的變化;看一看那些在困境中沒有放棄自己,沒有怨天尤人,依然堅持做研究的老專家們;看一看那些哪怕被吹捧到了一定的高度,依然沒有飄起來,依然踏踏實實的種地幹活,依然保留了赤子之心的貧下中農;看一看那些昂揚向上,努力為自己爭取成長機會的婦女同志們……
很多人的名字都在短時間內變得家喻戶曉,成為全國人民敬仰和學習的典範。
正好這段時間,積體電路研究也出了成果,最重要的是,生產線的研製也同步跟進了,可以量產這種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大規模積體電路。
四機部派人過來驗收,正好和記者們不期而遇。
這無疑是對曲水縣最好的宣傳,更加證實了之前所說的一切都是真的,毫無虛假。
東省研究院再一次成為全國熱點。
謝贇撰寫了一篇文章,感謝全國人民在過去幾年對他們的幫助。
“這絕不僅僅是屬於曲水縣的榮光,而是屬於整個國家、整個民族的。我們的人民勤勞、善良、團結,哪怕是在自己生活困難的時候,面對來自貧下中農的求助,也能義無反顧地伸出援助之手。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優秀的品質,我相信,我們一定可以克服任何困難,擁有一往無前的勇氣,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世界領先的強國。我們的人民,一定會過上共同富裕的新生活。”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謝贇沒再寫那些革命語言,而是更多的談到了人性,談到了國家和民族的發展。
“去革命化”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這期間,任秀珍來找謝贇,跟她說:“你發現了沒有,國家開始重視科研了。”
謝贇點點頭,“發現了。報紙這麼大張旗鼓的報道,說明風向開始變了。”
任秀珍說:“照這樣下去,我覺得,真正的高考可能就要恢復了。不是那種先推薦再考試的,是全國人民都可以參加的高考。”
謝贇又一次表示了贊同,“你說的很有道理。你有什麼想法?”
“沒想好呢,如果高考恢復了,我考還是不考呢?”
謝贇想了想,說道:“如果你要從政的話,文憑還是要有一個。”
“我就怕大學畢業以後要服從分配,到時候萬一給我分配到廠子裡去,那我不白讀了嗎?”
謝贇想了想,說道:“你可以把你的組織關係調到縣裡去,先在縣裡任職,這樣的話,你大學畢業以後,會回到縣裡,縣裡會根據你的個人情況重新給你安排職務,接下來你再一步一步向上奮鬥。你覺得呢?”
“可以嗎?”
“可以。你培養好廠長接班人,能在接下來接替你的工作。我把你調到縣裡去。你忘了,我好歹是個副縣長呢。”
任秀珍高興道:“謝謝你,斌斌姐。你放心,廠裡的事務我也不會放鬆的,一定培養好接班人。以後就算去縣裡工作,也會關注廠子的事。”
“我相信你。”
任秀珍跟謝贇聊完,還回了一趟柳樹屯,跟大家說了她關於恢復高考的推測,提醒大家好好複習。
這些年柳樹屯人從來沒有放棄過學習,各種資料都是現成的,經她提醒,大家學的更加用心了。
倒不是說非得混個文憑,而是不想錯過每一個讓自己更加優秀的機會。
☆
潘長青這些年的研究成果曝光之後,清大不得不派人來請,要給他恢復工作,不過,潘長青婉拒了,“名譽恢復了就好,在哪兒都能為國家工作,我就留在這兒吧,不回去了。”
來人無奈,只好回去覆命。
轉頭,潘長青就和汪振聲商量,依託東省科學院,在曲水縣建立東大的研究生院,他們這些老專家,等於同時在東省科學院和東大任職,既從事研究工作,又從事教學工作。
只有高中畢業文憑的謝贇,被動上任,又成了東大研究生院院長。
謝贇想要推辭的。
潘長青跟她說:“我是在國外拿了博士學位的,兩個老鄭、老趙也都在國外拿了博士學位,我們託大點說,你的水平不比我們差,正常點說,你的水平比我們強,關鍵是你還年輕啊,前途不可限量。未來是你的。”
謝贇說:“您少忽悠我!我不吃這一套!”
潘長青說:“我哪有忽悠你!能者多勞,你不幹誰幹?讓我們這幾個老東西來嗎?”
“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