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我和謝贇的二三事》(1 / 2)

謝燊這趟出差,直到快過年了才回來,回來以後就開始惡補積體電路的知識和研究進度。

李知新是過完年以後才回來的,都已經在任城了,沒道理不回家過個年。

每個人都專注於研究,時間就在不知不覺中溜走。

1976年,發生了很多大事。兩位偉人去世,舉國悲痛。

很多人失聲痛哭。

就連專家團們,心情也是很悲痛的,悲痛中又帶著些許複雜。

潘長青說:“他們很偉大。”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總會有人被碾碎,被犧牲掉。個人的悲劇在時代的洪流面前,又算得了什麼呢?

鄭淑華說:“咱們還算好的。受了點委屈,但其實,也還好。”

比他們更慘的人多的是。

那些曾經在白區工作的臥底,為了革命事業嘔心瀝血,死了都沒能公佈身份,後代還要揹負著惡名生存。有的人堅持到了勝利,也沒有避免被批判的命運。

他們的這點遭遇又算得了什麼呢?至少他們還活著,還能平反。

大家都沉默良久,重新開始投入到工作中。

76年11月,潘長青最先接到了恢復工作的通知。在他之後,專家們陸陸續續都接到了通知。

其實之前已經走了一批,留下來的這批都是老大難了。

連他們都能平反了,這說明秩序真的要恢復了。

伴隨著名譽恢復,接下來的就是工作恢復,大家都接到了原單位的通知,讓他們回去工作。

回去工作是不可能的,他們都已經正式入職東省科學院了。畢竟之前他們被下放,戶口和糧食關係都跟著轉過來了,76年春天,東省科學院正式建成掛牌,他們這些人也都正式入職了。在這兒乾的好好的,誰還願意回去啊?這兒的科研條件也在逐漸加強,不比原來的單位差。

再加上,這麼多年了,他們什麼都想開了,什麼都放下了。

可以回家看看,可以一家團聚,願意過來的家人可以接過來一起生活。反正東省科學院給他們分了房子,他們現在住的地方挺好的。

唯一不同的,就是潘長青。

他雖然恢復了名譽,但是清大遲遲沒有聯絡他,更沒有說讓他恢復工作的事,就好像把這個人忘了一樣。

而時間,已經到了1977年。

鄭淑華說:“他是得罪人了。恢復名譽是國家的安排,恢復工作是原單位的安排。原單位的領導不想再用他了。真是小家子氣,老潘這麼優秀的人,生生讓這些宵小給耽誤了。”

潘長青說她:“你別叨叨了,你還說你弟,你倆差不多。”

鄭淑華表示:“我們當然差不多啊,我們可是親姐弟!”

潘長青:“……”

過了一會,鄭淑華說:“我替你不值而已。”

潘長青嘆了口氣,說道:“就這樣吧。我在這裡就挺好的。他就算讓我恢復工作,我也不會回去的。”

謝贇說:“您不回去是您的事,但是,不讓您回去就是他不對了!”

鄭淑華和鄭躍華都附和她。雖然他們姐弟倆都被退休了,但那顆愛打抱不平的心依舊很頑強。

謝贇覺得,他們東省科學院可以出一波大名了!

他們做的事情,之前不好大張旗鼓的宣揚,現在可以了!

而且,現在是個轉折點,讓全國人民看看國家的科研實力也是很有必要的,有助於培養民族自信。讓國家更加重視自主研究。

之前的幾年確實有很多地方需要反思,但也屬實沒有必要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至少,對農民的重視、對婦女解放的重視,都是值得保留的。

上輩子,恰恰是這最值得保留的兩點,後來都被廢棄了。

謝贇把思路理清楚之後,就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說了說,之前做了那麼多事,該讓大家知道了。

潘長青等人都沒有意見,“宣傳的事情一向都是你負責的,這麼多年,哪怕局勢再怎麼混亂,也沒出過岔子,現在自然還是由你全權負責,我們配合你。就算出了岔子也不用擔心,我們這群老傢伙,承受得住。你放心大膽的幹!”

謝贇隨即聯絡了一些老朋友,包括冶金工業部部長、一機部部長、東省省委書記,化肥廠、汽車廠、二機廠、拖拉機廠、食品廠、機械廠等廠子的領導,還有那些早已經平反回到工作崗位上的專家學者們,大家一起,為這幾年的科技進步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