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部分(2 / 4)

小說:辛亥大軍閥 作者:換裁判

這個試驗資料一出來後讓中國的海軍高層驚喜若狂,而且立即就是下令對試驗進行保密,唯恐其他國家也發現這一點,而中國海軍不知道的是,實際上美國在去年就已經對空中觀察較射進行了試驗,並且也同樣取得了巨大的效果,去年美國海軍航空局就已經主張加大戰列艦上的主炮仰角,只不過現在美國的航空派力量遠不如中國海軍內的航空派力量那麼強悍罷了,他們頂多也就是主張,但是中國海軍卻是實實在在在做了。

並且是準備在後續的中日戰爭中利用這一點,只不過還沒有等空中觀察較射進行實戰,中日戰爭就已經結束了,這讓一群海軍航空派的將領們甚為遺憾。

儘管現實的證明讓陳敬雲這個堅定的航母派也是不得不承認:航母要取代戰列艦作為海軍主力,還有很長一短路要走。但是並不影響航空力量在海軍內越來越重要,儘管航母自身的對艦攻擊能力不值得一提,但是航母所呈現出來的偵查能力以及空中觀察較射能力讓中國海軍上的航母重要性進一步得到了提升。那麼是黃平寒這種堅定無比的戰列艦派也是表示:“在今後的海軍發展中,戰列依舊是唯一能夠掌控制海權的武器,不過航空母艦作為主力艦隊中的輔助船隻也是不可缺少的!”

黃平寒這種戰列艦派不反對發展航空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航空母艦可以為戰列艦提供艦隊偵查,防空以及空中較射。

儘管在中國海軍當中,航母依舊是作為輔助力量而存在的,但是航母卻已經是發展為了不可或缺的輔助力量。

隨著航母在中國海軍中地位的提升,那麼在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中爭取提高航母噸位也就順利成章了。

更不用說,陳敬雲一直以來都是個堅定的航母派,已經是認定了三十年代後航母會成為海軍主力而存在,所以陳敬雲是儘量爭取讓中國的航母噸位比例提高。要知道這份華盛頓海軍條約可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而是制約著未來十幾二十年的一份條約,現在不爭取到足夠的航母噸位,等三十年代後航母發展起來後想要造航母可就沒足夠的噸位可用了。

原本英美日三國的意思就是航空母艦的相關條款保持現狀,但是中國的談判代表團在陳敬雲的授意下,卻是堅持要求增加中國的航母噸位,並且為了爭奪航母的噸位而放棄了之前堅持的中國必須擁有的三十萬噸主力艦噸位的條件。如此情況下,日‘本為了讓中國放棄堅持主力艦三十萬噸的想法,也是被迫同意了中國把航空母艦的噸位提高到十三五千噸,也就是和英美兩國一樣的航空母艦噸位,甚至比日本的十萬噸都多,只不過日‘本人至今沒有搞明白中國人要那麼多的航母噸位做什麼!

因為在日‘本以及其他國家的海軍將領看來,航母雖然具備一定的作用,但是遠遠沒有成為決定性因素的時候,之所以限制航空母艦的噸位,那是因為各國都一門心思在航空母艦上裝備大口徑艦炮。

比如之前日‘本改裝愛巖號和土佐號的時候,就是打算在這兩艘船上裝備十門八寸炮,而美國改裝的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也是裝備了八門八寸艦炮。這麼多的八寸炮基本上堪比條約重巡的火力了,而考慮到航母可以擁有兩萬七千噸甚至三萬三千噸的噸位,那麼完全可以建成擁有良好防護以及相當火力的航空戰艦,而且可以在戰時透過換裝大口徑的艦炮搖身一變為戰列艦。

一款擁有三萬三千噸排水量,有著少量航空力量,但是卻裝備四座雙聯八寸炮,而且這些炮座在戰爭時期可以短時間內換裝四座雙聯裝大口徑艦炮的設計已經是出現在了中國海軍艦政司的討論方案中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條約限制各國的航母噸位並不是因為航母所具備的航空力量,而是航母艘具備的潛在戰列艦力量。

透過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中國不但獲取了二十萬噸的主力艦噸位,而且還獲取了十三萬五千噸航空母艦噸位,儘管增長後的主力艦隊依舊無法和日‘本海軍主力艦比肩,但是對於現今的中國而言,這依舊是一場重大的外交勝利。

條約一簽訂後,中國海軍艦政司就成為了海軍中最為忙碌的一個部門,兩艘新式戰列艦的設計工作成為了全海軍的重點工程。

就連已經從海軍中退役並已經進入遲暮之年的海軍中將魏瀚也再一次拿出了他的優秀作品,設計出了一款三萬五千噸的戰列艦,另外還有現任艦政司司長秦逸中將的一款作品。除了這兩位中**艦造船界的大佬們的作品外,年僅二十五歲就已經設計了和沈級輕型巡洋艦以及擔任過堯帝號總副設計師的艦政司造船科科長韓通林上校也是拿出了首次大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