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論茶(1 / 2)

小說:鼻尖上的寶藏 作者:雅玩居士

“第四把應該是陳鳴遠的茄段壺,造型靈感來自枝頭成熟的茄子,以茄蒂為壺紐,生動有趣,氣度飽滿,將張力處理在欲破不破之間。流和壺把的呼應自然順暢,靜動如一。壺面充分表現出紫砂的種種優越屬性,色澤暗淡沉樸,如紫水晶深邃,如古玉溫潤。”

“若要達到較高的藝術表現力,最佳須使用特級紫茄泥!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結構鬆散,器身顯著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器材。”

聞一鳴連續點評完前四把壺,每一把都是大名頭精品,近千萬的重器,最後看著第五把,心頭巨震,吃驚道:“這……難道是掇只壺?”

“邵大亨的掇只壺!”

還沒等嚴四海說話,旁邊的凌天成羨慕道:“《宜x縣誌》中提到有一把壺,“一壺千金,幾不可得”。這把壺千金之壺,可以說是價值連城,稱得上是壺中之王!”

聞一鳴小心翼翼捧起壺,所謂掇只是紫砂壺造型中特有壺型,造型像是把許多球狀和半球狀堆積到一起,由於掇在漢語裡有連綴堆疊的意思。

它是紫砂壺光器中的形象代言人,一般小品,不刻字、不畫畫,通體光澤,圓潤古樸,乍一看,如羞澀孩童的嫩臉蛋。

邵大亨,繼陳鳴遠以後的一代宗匠。制壺以揮撲見長,尤其在制簡練形體,如掇球、仿古等壺,樸實莊重,氣勢不凡。

他的壺力追古人,有過之無不及也。其魚化龍壺,伸縮吐注,靈妙天然。作品在清代時已被嗜茶者及收藏家視為珍寶,有“一壺千金,幾不可得”之說。可見當時他的壺藝聲譽之高。現有魚化龍壺,龍頭一捆竹壺藏於金陵博物館。

顧景舟在《宜興紫砂壺藝概要》中雲:“經我數十年的揣摹,邵大亨的各式傳器,堪稱集砂藝大成,刷一代纖巧糜繁之風。從他選泥的精練,造型上審美之奧邃,創作形式上的完美,技藝的高超,博得一時傳頌,盛譽之高,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這難道就是外界號稱過億的紫砂壺?”

嚴四海終於看見聞一鳴吃驚的表情,哈哈大笑道:“曾經有人出一億收購,我沒有理會!這把邵大亨是四海樓的鎮樓之寶,不能用錢衡量!”

聞一鳴把壺放在茶海上,輕輕用手撫摸著,感受著一億在手的滋味!

嚴四海看著聞一鳴感嘆道:“小友真乃高人,老朽佩服之極!”

這句話老爺子說的真心實意,短短半小時,從炭水火,到紫砂茶壺,聞一鳴如數家珍,一目瞭然,讓這位茶道大師也心生佩服,引為知己!

老爺子拿起老鐵壺,五把壺蓋開啟,依次注入熱水。陣陣茶香瞬間瀰漫,令人神清氣爽,不同茶香撲面而來。

凌天成有些感嘆道:“今天真是福氣,能一次性品嚐到嚴老珍藏多年的寶貝,每一把壺靈性十足,茶山深厚,香不醉人人自醉!”

他看著第一把西施壺,清澈泉水裡絲絲碧綠,猜測道:“第一壺是西湖龍井?”

嚴老笑而不語,輕輕用壺蓋撥動壺口浮起的茶葉,用眼看著聞一鳴,等待他的答案。

“獅峰龍井!”

聞一鳴深吸口氣,笑道:“而且是獅峰牌百年老字號,手工炒制,整齊如梭,色如糙米,葉底嫩綠,勻齊如朵,香氣優雅清高,青草味中帶有陣陣蘭花豆香,上品!”

嚴老微微一笑,點頭道:“四銀瓶鎖碧玉英,穀雨旗槍最有名。嫩綠忍將茗碗試,清香先向齒牙生。”

“這是古代欽定貢茶,有名的龍井雨前茶,芽柄上生長小葉,形如彩旗;茶芽稍長,象一枝槍,故稱“旗槍”。一斤幹茶約三四萬顆嫩芽,採摘不易,焙制亦難,加工技藝十分講究,每鍋一次只能炒2兩,要求茶形“直、平、扁、光”。”

聞一鳴附和道:“進茶例限四月一,三月寒猶刺人骨。旗槍未向雪中生,檄符已自州城出。”

嚴老哈哈大笑,跟聞一鳴聊天真乃人生一大快事,點評道:“就如龍井茶而言,明代人認為此茶平平,袁宏道評價說:龍井頭茶雖香,尚作草氣,茶品遜於徽州松蘿茶。”

“但也該龍井走運,遇見乾隆下江南,在龍井村附近的獅子峰下胡公廟中歇腳,和尚端來一碗龍井茶,乾隆旅途勞頓本已渴茶,加之廟裡環境優雅,品飲效果自然很佳。”

“細一琢磨,茶名龍井,山名獅峰,廟前茶樹有18棵,皆是吉兆,於是龍心大悅,當即金口吐玉言,封廟前18棵茶樹為“御茶”。

聞一鳴認同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