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的遷徙速度很慢,而且多是城外的農民,小股小股的,以走親訪友或是經商的名義拖家帶口前往孟州。
因此最初一段時間,晉王手底下的人並未發現這事。
直到正元七年春末,晉王下令徵召一部分百姓服役,加固城牆。金州轄下幾個縣的官員拿了名冊派衙役挨家挨戶通知,這才發現很多房子早已換了人,一問就是去別的地方投靠親友了。
官員也不傻的,一家兩家去投靠親友還可能,但一個村子裡幾十戶跑了,一個縣走了幾千人,甚至將家中的田產房子都賣了,這樣大的規模怎麼可能是去投靠親友了。
他們立即安排了衙役私底下去打聽,這才知道,很多是不堪沉重的稅賦和徭役,又擔心打起來小命不保,這才偷偷變賣了家產,逃往了孟州等地。
知道了真相,官員們都嚇了一跳,趕緊派人上報。
晉王得知這訊息勃然大怒,立即傳令下去,命人統計金州及其附近幾個州的百姓流失情況。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從去年秋天開始到今年五月,大半年的時間,有兩萬多百姓拖家帶口逃離了西南。
整個西南地區都只有幾百萬人,若持續下去,到時候不用朝廷攻打他們,晉王的勢力都要自然而然地土崩瓦解。
晉王又怒又急,連忙招來心腹商量這事。
心腹們也一個個愁眉苦臉的,造成如今這種狀況的原因,大家心裡都清楚,歸根到底還是沉重的勞役和稅賦,還有戰亂的威脅。
他們不是不想跟上,也不是不想給百姓減稅,收買民心,而是辦不到。
朝廷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減稅,給服勞役的百姓提供兩餐的糧食,是因為朝廷地大物博,實力雄厚,國庫掏得出這筆銀子。可晉王這邊,被朝廷阻斷了東去的水路,商貿不通,最主要的稅負就是田賦,若是減稅,收入銳減,如何養得起十幾萬大軍和官員、衙役。
頭髮斑白的毛詠志嘆了口氣道:“如今只能加強對路引的管理,在在與朝廷交界的地方設定關卡,嚴禁百姓拖家帶口去偷投親,若真有急事要走親戚的,那全家也只能去一個,如此可防止百姓外逃。”
但這隻能是權宜之計。
而且也堵不住鐵了心要跑的百姓,因為西南地區多山多丘陵,他們不可能在每一處都設定關卡,當地熟悉路的百姓可以翻山越嶺,走小路離開西南。
晉王點頭,命人傳令下去,禁止百姓出逃,又下令:“以後嚴禁與固州等地來往,也禁止民間議論固州那邊的情況,凡有違令者,斬立決。”
這是要用高壓的方式堵住百姓的耳朵,不然他們被朝廷這一系列操作給影響了。
西南各地官府立即下了命令,而且嚴查從固州來商賈,但凡可疑的,統統沒收財物。
晉王的本意是不希望朝廷的一系列舉措傳入西南,動搖了民心。但底下的人拿了雞毛當令箭,藉著嚴查的命令想商賈索要財物,若是不給的,就直接以此人
來歷可疑為由,沒收了其商品和財物。
不少小商人吃了大虧。
這訊息很快就在商人圈子裡傳開了,哪怕去西南能賺不少銀子,大部分商賈也不敢去了。
不過因為大部分百姓都是自給自足,沒有商賈過去,也沒什麼大問題。
晉王算是暫時穩住了局面。
冉文清得知這個情況後,有些苦惱。
現在晉王阻斷了雙方交流來往的渠道,他們再想用這種方式去煽動西南的百姓和底層士兵就難了。即便是派細作前往西南,要想將朝廷的訊息傳到百姓的耳朵中也是很難的,因為百姓大多不識別字,無法用大規模散發紙條等方式,讓百姓知道外面的生活,至於口口相傳,速度慢效率低不說,還會暴露細作。
他琢磨了好幾天,都沒什麼好法子。
難道就這麼半途而廢了嗎?
冉文清不甘心,這是陛下器重他,信任他,給他的好機會。他若是不做出點成績,豈不是太辜負陛下的期望了。
他愁得夜不能寐,連吃飯的時候都在思考這個問題,一頓飯快吃完了他才意識到一個問題:“今天的菜怎麼這麼鹹?()”
??葶??龎?≈ap;ldo;???偛?�??虎?????????葶????????偛�?婐??()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說完又小聲自言自語了一句“鹽那麼貴,真是浪費,回頭得好好說說那個許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