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東番島(3 / 3)

小說:隆萬之變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南洋水師東行,向著大海而去。

既然東番島上有人生活,又沒有王法體統,只是無知鄉民,自然該感受到聖人教誨,學會禮儀尊卑。

當然不是,他們知道的更早,甚至在洪武朝就已經知曉情況。

但胡戎與西北邊境,互相密邇,累世戰爭,必選將練兵,時謹備之。”

又著重強調東番沒有政權,雖然地廣人稀,不便管理,但朝廷可在東番島南北建立衛所,遷移衛所軍戶過去。

至於遷移衛所,可徐徐圖之,以浙閩各挑選一衛所東遷,之後則是從南直隸和浙江各轉移一船廠,前後我計劃五年完成。

屆時,再有陛下昭告天下此事,木已成舟,自然也就這樣了。

他的擔心並非無的放矢,實際上明朝上下多少知道開國時的誤會,大琉球確實有所謂的琉球王,還和大明一直保持良好的關係,時不時就會有使節前往大明朝覲。

現在有部將提到東番島,又指出東番島特殊的地理位置對大明的影響,俞大猷就不得不考慮一下了。

他在南京明皇宮奉天門給各部大臣做了這番告諭:“海外蠻夷之國有為患於中國者,不可不討;不為中國患者,不可輒自興兵。

作為內閣首輔,他自然也是被罵的最慘的。

直到嘉靖四十二年,為了應對倭寇騷擾,復設澎湖巡檢司,但也沒有真正起到防禦倭寇的作用。

俞大猷遲疑道。

不過,也因此讓大明知道了東番島的情況,島上有一些村落,有土著居住其中。

寫這個,當然不是因為這是一個美麗之島,而是大明現在出現缺乏上好木料的窘境

魏廣德對此也不反對,於是就這麼定下來了。

如果將南直隸及浙江的工部船廠遷移兩處,可為南洋水師解決海船建造的材料難題。

這其實也是朱元璋定下這十五個不徵之國的主要原因,那就是地廣人稀不便管理,且收穫與付出不對等。

內閣值房,張居正右手不斷揉搓扶手,一時也找不到什麼合理的理由反對他的話。

滅逆酋,本來可以不辦此事,但張居正想要透過此事,挽回一些之前丟失的臉面。

福建官府不知道東番島的情況嗎?

安南地處中國大陸與中南半島的連線處,一旦佔領,近可牽制占城、暹羅、真臘諸國,遠可控滿刺加及半島附近的蘇門答刺、舊港、瓜哇、濘泥等國。

待消滅倭寇後,船隊可繞行東番島一圈,觀察其上是否有倭寇蹤跡,到時一併上報。”

俞大猷這麼說,部將大多心知肚明,這是給好聽開口子留個理由。

就是一個澎湖,泉州府都不願意花精力去管理,更何況偌大一個東番島。”

朱元璋雖然一生以軍事和政治作為自己的“主業”,但他似乎特別謹慎用兵。

而小琉球,則根本就是個荒島,島上早年間倒是有福建人遷居過去。

思索良久後,俞大猷才下令道:“此事,我會先稟報朝廷,由朝廷定奪。

在此之前,大明海船木料,大多已經是從廣西運送去浙閩船廠,運輸費用高昂不說,危險也很多。

當然,朱棣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洪武晚年,老朱皇帝生怕子孫後代狂妄、輕浮、率意用兵,從而招惹禍害,特地將自己的謹慎對外用兵之國策寫入了《皇明祖訓》之中。

知道情況,張居正自然也有些猶豫。

實際上,許多舉人入仕做教諭,大多隻能從縣學升到府學,之後再難存進。

像海瑞那樣,從教諭做到縣令,還繼續往上升的,那是少之又少。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