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獻俘?(1 / 3)

小說:隆萬之變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此奏疏只是不傳之秘,只在你我和宮中知曉便可。

對外,則是以兵部命令南洋水師上島剿倭為名出兵,只後在南北設立水寨,也可對外說是防止倭寇死灰復燃。

至於遷移衛所,可徐徐圖之,以浙閩各挑選一衛所東遷,之後則是從南直隸和浙江各轉移一船廠,前後我計劃五年完成。

屆時,再有陛下昭告天下此事,木已成舟,自然也就這樣了。

同時,還可招募天下舉子赴東番島教化百姓,可以五年為限,五年後回朝以上等補錄朝官。”

魏廣德淡淡開口,把自己的計劃說了出來。

“此事,容我再想想。”

“我還是覺得不妥,王杲並沒有金冊,若是有金冊,才會朝廷承認的藩國,但是他不是。”

張居正沒好氣的答道。

這樣的話,再加之用數年時間徐徐圖之,只在農閒時集結周邊徭役施工,還是可以完成的。

是的,打仗不是心血來潮的決定,而是謀定而後動的結果。

他一路走來,靠的是運氣和站隊正確,另外因為後世的眼光,所以還算能辦事兒,才能坐穩現在的位置。

畢竟,魏廣德的意思,只要在島上幹上五年,就可以回朝入仕。

張居正忽然又說道:“這次李成梁到京,伱打算直接任免他掌管右軍都督府,這會不會讓遼東將官擔憂?”

張居正的提醒,魏廣德點點頭,笑道:“你我稟明宮裡後,直接用中旨發給俞大猷。”

這次,魏廣德給遼東的回書,點名讓李成梁押解王杲抵京,目的不言自明,就是想要把李成梁調離遼東。

魏廣德強調這點,其實也有給自己臉上貼金的意思。

而且這樣做,對朝廷,對地方上影響也都最小。

八九品的官,在進士老爺們眼中,那什麼都不是,也只有七品才能算官。

想到獻俘大典,也是魏廣德看到遼東李成梁的奏報,擒獲王杲獻俘闕下而想到的。

只不過按照朝臣們的尿性,擅開戰端是不可取的,會被噴死,所以魏廣德只能透過門下將官默默準備。

工部尚書朱衡早已經從南直隸回來了,可以說迦運河的勘察已經完成。

張居正聞言,眉頭一挑,他是沒想到魏廣德早就有打算,採用逐漸蠶食的方式,把東番島完全納入南洋水師掌握以後再對外發布詔書。

而且太僕寺每年新收到的馬價銀,還在以每年七十多萬兩的速度增加。

可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察,他擔心魏廣德捅出大簍子來,影響到他。

對於魏廣德提議利用王杲辦一次獻俘大典,張居正其實是有點反對意見的。

沒有充沛的水量,自然就無法行船,特別還是滿載漕糧的漕船。

正德、嘉靖時期,國家軍事衰頹,邊疆危機重重,皇帝荒嬉、怠政,獻俘禮間或舉之,粉飾武功,斯典發生演變,也走向衰落。

他看重的將官,哪個調回京城進五軍都督府了?

魏廣德微微蹙眉問道,“說起來,這次他從右都督升左都督,調五軍都督府,應該是朝廷的恩典吧。”

雖然張居正也能透過這件事兒獲得無上好處,可是他臉皮稍微薄一點,擔心士林非議。

特別是新航道通航後,對徐州的影響最大。

屆時,就算群臣有人議論,可是應該還會有更多的舉子會選擇爭奪去東番島做教諭的機會。

常盈庫的存銀總額,已經是接近千萬兩白銀。

不過這段運河建造經費也是很大的,大到工部根本無力支援這個專案建設,必須要戶部支應錢糧。

水運,始終都繞不過水。

“那你留李成梁在京,是打算派他去哪兒?”

不問明白魏廣德的盤算,張居正也不安心。

雖然朱元璋制定了明朝的禮儀章程,但是像獻俘大典這樣的盛事,居然從大明開國到現在都沒有舉行過一次。

魏廣德這次沒有一口回絕張居正的提議,而是說會仔細思考利弊。

銀子放在庫房裡又不能下崽兒,還不如拿出來打仗,搶一些地盤,恩惠子孫後代。

太僕寺的銀子,別的衙門就休想動用,除非是發生戰爭這樣的特殊情況,太僕寺會以撥款買馬的理由從常盈庫裡拿銀子出來。

不過看到張居正如此猶豫,魏廣德也不得不多想想。

永樂、宣德、正統間諸帝率遵用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