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冷視熱,然後知熱處之賓士無益;從冗入閒,然後覺閒中之滋味最長。
貧士肯濟人,才是性天中惠澤;鬧場能篤學,方為心地上工夫。
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
貪得者,身富而心貧;知足者,身貧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神勞;處下者,形勞而神逸。
局量寬大,即住三家村裡,光景不拘;智識卑微,縱居五都市中,神情亦促。
惜寸陰者,乃有凌鑠千古之志;憐微才者,乃有馳驅豪傑之心。
天欲禍人,必先以微福驕之,要看他會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禍儆之,要看他會救。
書畫受俗子品題,三生浩劫;鼎彝與市人賞鑑,千古異冤。
脫穎之才,處囊而後見;絕塵之足,歷塊以方知。
結想奢華,則所見轉多冷淡;實心清素,則所涉都厭塵氛。
多情者,不可與定妍媸;多誼者,不可與定取與。多氣者,不可與定雌雄;多興者,不可與定去住。
世人破綻處,多從周旋處見;指摘處,多從愛護處見;艱難處,多從貪戀處見。
凡情留不盡之意,則味深;凡興留不盡之意,則趣多。
待富貴人,不難有禮,而難有體;待貧賤人,不難有恩,而難有禮。
山棲是勝事,稍一縈戀,則亦市朝;書畫賞鑑是雅事,稍一貪痴,則亦商賈;詩酒是樂事,少一徇人,則亦地獄;好客是豁達事,一為俗子所撓,則亦苦海。
多讀兩句書,少說一句話,讀得兩行書,說得幾句話。
看中人,在大處不走作,看豪傑,在小處不滲漏。
留七分正經,以度生;留三分痴呆,以防死。
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從極迷處識迷,則到處醒;將難放懷一放,則萬境寬。
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
安詳是處事第一法,謙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處人第一法,灑脫是養心第一法。
處事最當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觸忤,斯能為人不能為之事功。
輕與必濫取,易信必易疑。
積丘山之善,尚未為君子;貪絲毫之利,便陷於小人。
智者不與命鬥,不與法鬥,不與理鬥,不與勢鬥。
良心在夜氣清明之候,真情在簟食豆羹之間。故以我索人,不如使人自反;以我攻人,不如使人自露。
俠之一字,昔以之加意氣,今以之加揮霍,只在氣魄氣骨之分。
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唇鼓舌,妄生是非,故知無事之人好為生事。
才人經世,能人取世,曉人逢世,名人垂世,高人出世,達人玩世。
寧為隨世之庸愚,無為欺世之豪傑。
沾泥帶水之累,病根在一戀字;隨方逐圓之妙,便宜在一耐字。
天下無不好諛之人,故諂之術不窮;世間盡是善毀之輩,故讒之路難塞。
進善言,受善言,如兩來船,則相接耳。
清福上帝所吝,而習忙可以銷福;清名上帝所忌,而得謗可以銷名。
造謗者甚忙,受謗者甚閒。
蒲柳之姿,望秋而零;松柏之質,經霜彌茂。
人之嗜名節,嗜文章,嗜遊俠,如好酒然。易動客氣,當以德性消之。
好談閨閫,及好譏諷者,必為鬼神所怒,非有奇禍,則必有奇窮。
神人之言微,聖人之言簡,賢人之言明,眾人之言多,小人之言妄。
士君子不能陶鎔人,畢竟學問中工力未透。
有一言而傷天地之和,一事而折終身之福者,切須撿點。
能受善言,如市人求利,寸積銖累,自成富翁。
金帛多,只是博得垂死時子孫眼淚少,不知其他,知有爭而已;金帛少,只是博得垂死時子孫眼淚多,亦不知其他,知有哀而已。
景不和,無以破昏蒙之氣;地不和,無以壯光華之會。
一念之善,吉神隨之;一念之惡,厲鬼隨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出一個喪元氣進士,不若出一個積陰德平民。
眉睫才交,夢裡便不能張主;眼光落地,泉下又安得分明。
佛只是個了,仙也是個了,聖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