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1 / 4)

小說:小窗幽記 作者:九十八度

作品:小窗幽記

作者:明·陳繼儒

內容簡介:

《小窗幽記》,十二卷,是明人陳繼儒撰。

全書始於“醒”,終於“倩”,雖混跡塵中,卻高視物外;在對澆漓世風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雋,其格言玲瓏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問世以來,不脛而走,一再為讀者所關注,其蘊藏的文化魅力,正越來越為廣大讀者所認識。

作者簡介:

陳繼儒(1558…1639),字仲醇,號眉公,又號麋公,松江華亭人。諸生,隱居崑山之陽,後築室東佘山,杜門著述。工詩能文,書法蘇米,兼能繪事,名重一時。屢奉詔徵用,皆以疾辭。其所作“或刺取瑣言僻事,詮次成書,遠近競相購寫”。今存著,除《小窗幽記》外,尚有《見聞錄》、《六合同春》、《陳眉公詩餘》、《虎薈》、《眉公雜著》等。

正文

卷一 集醒

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世之昏昏逐逐,無一日不醉,無一人不醉,趨名者醉於朝,趨利者醉於野,豪者醉於聲色車馬,而天下竟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涼散,人人解酲,集醒第一。

倚才高而玩世,背後須防射影之蟲;飾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膽之鏡。

怪小人之顛倒豪傑,不知慣顛倒方為小人;惜吾輩之受世折磨,不知惟折磨乃見吾輩。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才是手段;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根。

澹泊之守,須從穠豔場中試來;鎮定之操,還向紛紜境上勘過。

市恩不如報德之為厚,要譽不如逃名之為適,矯情不如直節之為真。

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人無背後之毀;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莫過高,當原其可從。

不近人情,舉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夢境。

遇嘿嘿不語之士,切莫輸心;見悻悻自好之徒,應須防口。

結纓整冠之態,勿以施之焦頭爛額之時;繩趨尺步之規,勿以用之救死扶傷之日。

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

儉,美德也,過則為慳吝,為鄙嗇,反傷雅道;讓,懿行也,過則為足恭,為曲謹,多出機心。

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

彼無望德,此無示恩,窮交所以能長;望不勝奢,欲不勝饜,利交所以必忤。

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兩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

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勞我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阨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澹泊之士,必為穠豔者所疑;檢飾之人,必為放肆者所忌。

事窮勢蹙之人,當原其初心;功成行滿之士,要觀其末路。

好醜心太明,則物不契;賢愚心太明,則人不親。須是內精明,而外渾厚,使好醜兩得其平,賢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好辯以招尤,不若訒默以怡性;廣交以延譽,不若索居以自全;厚費以多營,不若省事以守儉;逞能以受妒,不若韜精以示拙。

費千金而結納賢豪,孰若傾半瓢之粟以濟飢餓;構千楹而招徠賓客,孰若葺數椽之茅以庇孤寒。

恩不論多寡,當厄的壺漿,得死力之酬;怨不在淺深,傷心的杯羹,召亡國之禍。

仕途雖赫奕,常思林下的風味,則權勢之念自輕;世途雖紛華,常思泉下的光景,則利慾之心自淡。

居盈滿者,如水之將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處危急者,如木之將折未折,切忌再加一搦。

了心自了事,猶根拔而草不生;逃世不逃名,似羶存而蚋還集。

情最難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終不失性。

才子安心草舍者,足登玉堂;佳人適意蓬門者,堪貯金屋。

喜傳語者,不可與語。好議事者,不可圖事。

甘人之語,多不論其是非;激人之語,多不顧其利害。

真廉無廉名,立名者,正所以為貪;大巧無巧術,用術者,乃所以為拙。

為惡而畏人知,惡中猶有善念;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

談山林之樂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厭名利之談者,未必盡忘名利之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書首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