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炮也給了王彥超很大的震撼,他從未見過如此厲害的“梢炮”,可以從戰船上發炮,可見這種“梢炮”既輕便,不至於壓翻了船,又不需要很多人操縱。
可見吳人還是很聰明的。
更讓王彥超吃驚的還得是霹靂炮的威力,他在帶頭衝鋒時,他身邊親兵的馬被霹靂炮擊中,石塊直接將馬頭砸得稀爛,戰馬隨著慣性往前衝了幾步,隨即“轟隆”一聲砸倒在地,馬上的騎兵也飛了出去,很快被後面的騎兵踩成了肉泥。
王彥超帶著周軍與吳軍你來我往打了十幾天,雙方各有勝負,但周軍戰線已經從泗河口一路往北退出了百里。
王彥超覺得是時候該抽身了,因為他的水師被消耗得差不多了,他的糧草都得從泗河上來,再不走他就要折在這泗河邊了。
沒有機會勝的戰爭,他也絕不會拼光血本,無腦衝鋒只會害了自己。
打定了主意,王彥超便以騎兵掩護,水軍、步卒退回了徐州。
第一次吳、周衝突就此結束,王彥超也大方上奏承認自己沒打贏,但同時,他還將吳軍的裝備情況、所用船械、戰鬥打法詳細描寫了一番。
郭威仔細閱覽了他的奏章,非但沒有怪罪王彥超,反而給予了嘉獎。
他歷來都是與北方各軍交手,對於吳國這個新近崛起的國家瞭解很少,有這樣一份資料,對於後續南下征討,十分有裨益。
郭威有點擔憂,吳國這個對手他前所未見,關鍵是國君太年輕了,才二十幾歲,比他的“澶州兒子”郭榮(即柴榮)還年輕好多。
他的戰略是先北後南,必須先將北漢國給打垮,然後才能有能力傾國南下。
但如今看來,這個“南朝”太強了點,如果改變戰略,先南後北的話,北漢肯定又會聯合契丹南下,屆時一著不慎,就會重演後晉滅亡的悲劇。
一時之間,陷入兩難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