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退周軍後,吳軍再無顧忌,將泗州城四面圍定,晝夜攻打,終於將其攻破。
此時南唐小朝廷早已風雨飄搖,許多守城將領開始與吳軍暗通款曲,表示願意在吳軍到來之後開城投降。
吳軍四面出擊,分兵拿下各州縣,有楚州、泰州、濠州等,李煜也派了先後兩支軍隊增援,但失去了信心的南唐軍如同紙糊一般,成片成片的投降。
現在整個廬州東面都已失守,只剩下北面的壽州還在南唐軍手中。有人進讒言說壽州主帥皇甫暉叛變起家,肯定已經與吳軍說好了要獻出城池,應該派遣宗室領兵鎮守壽州。
整個淮河防線,只有壽州和光州還在南唐軍手中,想要聯合後周,至少也得給人家留個門不是,如果壽州也被吳軍奪取,那廬州就要被關起來門打狗了。
李煜雖然也才十五歲,但已經粗通兵略,覺得確實應該派個宗室前去鎮守壽州。
但這時候李煜也犯了難,不是他不知道選哪個宗室去,而是已經沒有宗室可以派了。
與他同輩的,比他大的李弘冀,金陵城破時自刎。
他倒是還有個哥哥李弘茂,可惜去年顛沛流離生病死了。
其餘的都是弟弟,比他還小。
往上一輩,就是李煜的叔叔輩,只剩下李景達還算合適,但這傢伙打了無數敗仗,在吳軍面前是一敗再敗,揚州直接棄城而逃,李璟沒殺他已經算是仁義了。
還有個李景遂,金陵被圍之前,他及時跑路,逃到了江北。李煜讓李景遂去,李景遂說什麼也不願意去,他是被吳軍給打怕了。
無奈,最後只好請出太上皇李璟,李璟親自去勸說李景遂。李景遂這才同意,出發去壽州督師。
皇甫暉聽聞李景遂到來,知道皇帝不信任他,心裡很不爽。心說都他媽這時候了,還不放手讓武將去好好打,居然還派宗室來掣肘。
不爽歸不爽,皇甫暉還是將李景遂迎進了城。
皇甫暉的兒子皇甫繼勳是個紈絝子弟,好美色,家裡建了好幾座園林蓄養美妾,勸父親皇甫暉不如將李景遂殺了送給吳軍,獻城投降,好換取榮華富貴。
皇甫暉不同意。
皇甫繼勳很是憤憤道:“父親年輕時殺伐果決,怎麼到了這生死關頭反倒婆婆媽媽了呢?”
皇甫暉大怒,把兒子給臭罵了一頓。
確實,皇甫暉年輕時,很是無法無天。
當時還是後唐莊宗在位,皇甫暉是魏州軍的一名小卒。夜間士兵們賭錢,皇甫暉賭輸了,沒錢了,然後他就鼓譟士兵們一起造反。
士卒們因為長期征戰在外,不得返鄉,很是不滿,就紛紛響應。
皇甫暉因為身份低微,不得不找一些軍職高的人當首領。先找都指揮使楊仁晸,楊仁晸不從,皇甫暉把楊仁晸給殺了。又找了個小校,又不從,也被殺了。後來找到裨將趙在禮,趙在禮嚇得翻牆要逃,皇甫暉拉住趙在禮的腳把他從牆上給拉下來了,並威脅趙在禮。趙在禮無奈,只好同意。
唐莊宗派李嗣源(也就是後來的後唐明宗)平叛,沒想到李嗣源的兵也跟著一起譁變了。後來趙在禮迎奉了李嗣源,最終幫助李嗣源奪取了皇位。
皇甫暉跟著殺入京師,大肆殺人搶劫,毫無顧忌。
這樣一個人,南唐君臣不信任他,也是情有可原的。
到了夜裡,皇甫繼勳趁著皇甫暉去巡城,偷偷帶著親兵闖入李景遂住的地方,一刀就將李景遂給殺了。
很有乃父之風。
不得不說,五代真是個神奇的時代,皇甫暉不知道是哪根弦搭錯了,還是年老後腦子突然秀逗了,皇甫暉發現自己兒子殺了李景遂,將兒子給關了起來,並下定決心要為南唐守節。
壽州城是座要塞,城四面都有寬闊的護城河,北面是淝水,河對面是八公山。壽州扼守在淮河與淝水交匯的地方,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最知名的淝水之戰,就發生在壽州城下。
皇甫暉猜測吳軍會沿著淮河過來,便在八公山東西各築營盤五個。
西面營盤建起梢炮,配備強弩,射程覆蓋淮河,又以鐵索橫在水面上,以阻止吳軍水師自淮河而來。
東面營盤則防禦吳軍步卒自東而來。壽州存糧充足,足可守上一年半載。
陶安同自淮河而來,到了八方山的北面,就遭到了壽州軍的攻擊。
梢炮不停地轟擊著吳軍的船隻,營地中的強弩也不停地發射,一支支粗如兒臂的弩箭紮在船身上,發出“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