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前面那些從破爛王手中買去其他書畫的人,是否識貨,是否真的珍惜了這批寶貝?(話說那年代,真是啥事都能發生,那年月張大千的作品據說才賣兩塊錢一張呢——我真想穿越過去抄底狂購啊!)話說老爺子張富成原本打算用市場價向曉嵐買下這四幅畫,曉嵐如何能收,忙道:“爸,我們是一家人,何必分得這麼清。我的錢也是爸媽給的,我怎麼還能再收您的錢呢?”張富成眼一瞪:“一碼事歸一碼事,你那是生活費零用錢,我張富成還不至於佔兒媳的零用錢給我買字畫。”老爺子一向好強,從來不肯占人半點便宜,曉嵐無奈地道:“那好吧,買畫本來就沒多少錢,您就給我買畫的錢吧!您要照市價給我,那我掙這錢也太黑了,都成什麼了?”老爺子卻說:“現如今就算是市價,也未必能買到真品,我給你市價都是我佔大便宜,你不收,這畫我還不能要了!”其實當時整個國內雖然初興起一股收藏之風,但是真正流到民間的真品和珍品並不多。雖然晚清到民國初這段時期民間收藏頗豐,但是八年抗戰的時候,國內大部份地區淪陷,日本有許多軍官最喜歡在民間蒐括珍品,許多文物在戰爭中流失;解決初又有一大批珍品去了臺灣。建國初開始,文物屬於國家的念頭深入人心,但凡知道是珍品的都爭相上交了,那時候可是極光榮的事。不知道是珍品的,在“破四舊”的年月裡,凡是同古同洋字沾點邊的,抄的抄燒的燒砸的砸,那些哪怕是戰爭期間都被包得好好埋入地底下的文物,在那個歲月裡,也由收藏者或者他們的子孫們自己親手翻出來毀得乾乾淨淨了。所以,雖然這十幾二十年改革開放後,人們手中有了一點錢,所謂盛世興收藏,但是說白了,民間實在是沒有多少真正的珍品文物可收可藏的了。所以民間收藏風,實在是民間造假風,所謂的古董販子文物販子,十件有九件假貨,都算是厚道的了,人家就是有本事硬生生十件都賣給你假的,這也是本事。比如老爺子說的“老友們家裡人手一張範曾的畫”,又比滿大街的商周銅鼎唐三彩俑,或者滿天飛的所謂元青花。其實目前為止,國內民間尚未出現任何一件可以被國家正式認可為真品的元青花,可偏偏數以千計的人都堅定不疑地相信,只有自己手中這件高價買進的瓷器,才是真正的元青花。所以老爺子倒是真心覺得,能以市價買到真品都佔大便宜了,但是曉嵐則是死活不收。最後老爺子只好改口道:“那我就不給你錢了。這裡有一百萬你給我收著,下次你要是看到什麼好的,就直接幫我買下來,免得你身邊帶不足錢,白白遇上好東西買不下來就遺憾了。你要不收錢,這畫就算你名下的,以後不管升到多少價錢,都是你的。”曉嵐推辭幾次不成,只得默然收下。這一百萬,後來成了曉嵐風投事業第二筆本錢。第一個一百萬,則是她向方菊英借的。女人一定要理財第一個一百萬,則是她向方菊英借的。那是在婚後半年,方菊英已經開始做慈善以後。一次她走到方菊英房中,輕輕叫了一聲:“媽——”方菊英正要出門,看她的神情就知道她有事要說,於是又坐回去,問道:“曉嵐,你有什麼事嗎?”曉嵐猶豫了一會兒,才道:“媽,我能問您借一筆錢嗎?”方菊英一怔:“為什麼要借錢,你有什麼急用嗎?”曉嵐也是猶豫了好幾天,一邊因為從小的家教和自尊心不願意開口,但是另一邊每日裡耳染目濡的財富觀念又是一個無法抵制的誘惑,就這麼天人交戰好幾天,終於鼓起勇氣說:“吳姐她們商議著,要在北京投資一個房地產專案,俱樂部幾個人都參與了股份,我也想參與一份,但是沒有錢,想向您借……”她越說越沒有底氣,聲音漸漸低了下來。不料方菊英一拍巴掌:“好事啊,曉嵐,你想學著去投資是好事啊,女人就應該有經濟頭腦,會理財會投資,自己掙錢自己花,這才爽快。爹有娘有老公有,不如自己。你要借錢買首飾媽不見得支援你,你要借錢做生意媽絕對會支援你。要借多少,跟媽說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