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部分(3 / 4)

小說:華夏春秋 作者:圈圈

在這次聯合立體登陸作戰中,部隊之間的配合成為了大問題。雖然,中國並不缺乏這方面的經驗,在以往也有過小規模聯合登陸作戰的經驗,但是這次的聯合登陸作戰仍然是規模最大的一次。而最為特別的是,這次使用了大量的新式裝備,這為登陸作戰創造了太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在制訂作戰計劃的時候並沒有得到充分的考慮,直接造成了在戰鬥開始之後,進展極為不順利的後果,導致建立登陸陣地時間過長,最終讓登陸行動陷入了困境!

海軍陸戰隊使用的是新一代高速登陸艇,兩棲坦克以及兩棲裝甲車輛。其中,高速登陸艇的航行速度達到了55節左右,能夠一次將一輛重型坦克,或者兩輛步兵戰車,或者120名士兵送上海灘,同時配備了30毫米機關炮等自衛武器。而兩棲坦克的速度只能夠達到15節左右,兩棲裝甲車的速度能夠達到35節。雖然速度都不慢,但是這仍然沒有脫離平面登陸的範疇,在很大的程度上,都需要頂著日本軍隊猛烈的岸防火力,進行搶灘登陸作戰!另外,海軍陸戰隊也配備了多種直升機,包括運載量達到了25噸的重型運輸直升機,可以將兵力直接投送到灘頭陣地後方。但是,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講,直升機那不到每小時300公里的速度,在很大的程度上仍然不能滿足現代化戰爭對速度的高要求!

空降部隊能夠在登陸作戰中發揮作用的主要是戰術運輸旋翼機。旋翼機的鼻祖是美國的VC…22,也就是非常著名的“魚鷹”。而到了2045年左右,中美等國都已經開發出了第二代旋翼機,並且著重加強了旋翼機在濱海戰鬥中的作用。當然,中國是直接從第二代旋翼機開始發展的,一上馬就是運載量達到了25噸,能夠在滿載情況下航行2500公里的戰術運輸型號。而這,主要就是為空降部隊發展的,但是,這麼高的要求,也直接限制了這種旋翼機在登陸艦上使用!最終的結果很簡單,空降部隊有了理想的投送裝置,但是海軍陸戰隊卻沒有!當然,這種載重量大,而且航程也不短的旋翼機發展出了多種型號,包括加油機,火力支援機,電子戰機,電子偵察機等等。而這其中,能夠發揮巨大作用的顯然是戰術火力支援型號了。這種配備了一門155毫米低能量電磁炮,3門30毫米機關炮,6挺重機槍的戰術火力支援戰機的近地支援能力是非常強大的,也是保證空降軍能夠獲得及時的,而且是長期伴隨掩護火力的基礎!

不管怎麼樣,登陸部隊花了足足11天時間才建立起了灘頭陣地,開始接收大批的重型裝備,這已經足夠日本防禦部隊做出重大的調整了。而日本防禦部隊首先要對付的就是那些被分割在後方的空降部隊!

雖然,最後戰鬥是勝利了,但是這中間暴露出來的問題,值得每個中國指揮官反思,特別是那些總參謀部制訂作戰計劃的參謀人員,更是高度重視這次大規模登陸作戰中暴露出來的諸多問題。當然,軍工部人也很重視各種新式裝備暴露出來的問題,改進工作幾乎是隨著戰火在進行的。正是這種發現問題,認識問題,消除問題的作風,最終保證了中國軍隊在後面登陸作戰行動中的成功!

話扯遠了,在林加延灣登陸行動無法取得重大突破,甚至面臨失敗的情況下,總參謀部很快就找到了一個主要原因,空中支援力量嚴重不足,以第4特混艦隊的那點空中打擊力量,根本無法為登陸部隊提供主夠的掩護,而4艘戰列艦也不可能為登陸部隊提供持續不斷的火力支援。當然,空軍的基地基本上是在中國本土,臺灣島,中南半島,也無法提供及時的支援。這也就有了後來護航航母,火力支援艦,當然,更主要的是,必須要為登陸部隊奪取一個能夠提供強大保障的前進陣地。最終,中國總參謀部高階將領的目光落到了巴拉望島,菲律賓西面的一個大島,一個曾經被中國控制了的重要島嶼!

把拉望島就如同一根長長的棍子一樣,豎在南中國海的東面,而北後就是蘇祿海,這也是南中國海與蘇祿海的分界處!

如果光從軍事意義上來講,巴拉望島並不是首要選擇,首先,該島地形並不平坦,只有北部,以及西面的濱海地區能夠修建機場,島上的機場都集中在了這一範圍之內,而且擴充潛力並不大;其次,日本在島上部署了大概3萬人的防禦部隊,並且節節駐防,要完全控制整座島嶼,並不是很容易;第三,就是中國現在還不需要這麼大的一個“空軍基地”,一個小點的島嶼也完全夠用了,比如其北面的卡拉棉島!

當然,中國選擇了巴拉望島,自然有自己的道理。首先,在南海戰爭之後,中國曾經長期控制巴拉望島,並且在戰後,控制了島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