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3 / 4)

這樣的君子越多越好,越多國家就越有希望。這樣的君子也叫“正人君子”: 心底端正,從不產生邪念惡念,時刻想到自己的使命,富有獻身精神,儀表舉止端正,從不會衣冠不振邋里邋遢,舉手投足表情動作都有規範,言必行,行必果,從不搞陰謀詭計。傳說中的“君子國”便是一個禮儀之邦,其中個個是正人君子大家都風度翩翩,禮讓謙和,從不爭吵。成語P也有一些說法,比如“君子一言”,是說君子講信用,說了話要算數,決不反悔。還有‘君子之交”,是說君子們的交往絕不俗氣地言利言油鹽柴米之類,而是以道義為交往的紐帶,所以其淡如水。

與“正人君子”相反的是“偽君子”。外表衣冠楚龍人使人樣,C裡卻懷著鬼胎,不講信用,陰一套陽一套,尤其是肚子裡裝著壞水,人格卑下,沒有德行,只要為了權、錢、名、欲什麼都可以做出來。所以,偽君子在實質上是小人,只是在外表上裝出正人君子的模樣。

做正人君子的重要條件之一,就是片刻都不能離開禮和樂。換句話說,禮和樂是正人君子安身立命的基礎。禮用以端正外表,樂用以端正內心。前者自不必說,而說樂可以正心,這得要有高度的自覺性。音樂可以陶冶情操.但這隻對知音者才有效,要知音,光靠音樂恐怕還不夠,還得要有其它的修養和陶冶。所以樂可以正心也不是個簡單的問題。

………………………………………………

夫樂者樂也(1)

——中正和諧是樂的準則

【原文】

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樂必發於聲音,形於動靜(2),人之道也(3)。聲音動靜,性術之變(4),盡於此類。故人不耐無樂(5),樂不耐無形,形而不為道,不耐無亂。先王恥其亂,故制“雅頌”之聲以道之。使其不足樂而不流,使其文足論而不息(6),使其曲、直、繁、瘠、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7),不使

放心邪氣得接焉。是先王立樂之方也。

是故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在族長鄉里之中(8),長幼同聽之,則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內(9),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故樂者,審一以定和(10),比物以飾節(11),節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餘萬民也。是先王立樂之方也。

故聽其“雅頌”之聲,志意得廣焉;執其干鏚,習其俯、仰、詘、伸(12),容貌得莊焉;行其綴兆(13),要其節奏(14),行列得正焉,進退得齊焉(15)。故樂者,天地之齊,中和之紀(16),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註釋]

①本節選自《樂記·樂化》。(2)動靜:動作,這甲指舞蹈(3)道:指情理。(4)性術:內在的思想情感。(5)耐:同“能”。(6)息:泯滅(7)瘠:少,簡單。廉:細小。肉:洪亮。(8)族、長、鄉、裡:古代行政區劃單位。族為百家,長為二百五十家,鄉為一萬二千五百家,裡為二十五家。(9)閨門:家門。(10)審:確定。一:指五音的起點宮音。(11)物;這裡指樂器。(12)詘(qv):同“屈”。(13)綴兆:舞蹈的行列和活動區域。(14)要(yao):配合。(15)齊;協調統一。(16)中和:不偏不倚.和諧適度。

【譯文】

樂的意思是歡樂,是人的性情之中不可缺少的。歡樂必然要借聲音來表達,借動作來表現,這是人之常情。聲音和動作表現人們內心思想情感的變化,全部表現無遺。所以,人不能沒有歡樂,歡樂不能不表現出來,表現得不合規範,就不能不混亂。先前的君王憎惡邪亂,所以創制了《雅》和《頌》的樂歌來加以引導。使樂歌足以令人快樂而不放縱,使樂歌的文辭足以明晰而不隱晦,使樂歌的曲折、平直、繁雜、簡潔、細微、洪亮和節奏足以激發人們的向善之心,不讓放縱邪惡的念頭來影響人心。這就是前代君主作樂的宗旨。

因此,在宗廟裡演奏先王之樂,君臣上下一同聆聽、沒有誰不附和恭敬;在族長鄉里演奏音樂、年長的和年幼的人一同聆聽,沒有誰不和諧順從;在家門之內演奏首樂,父子兄弟一同聆聽、沒有誰不和睦親近。所以,作樂要先確定基調宮音以協凋眾音,用各種樂器演奏以表現節奏,節奏和諧而形成整個樂章,用它來協調君臣父子的關係,使民眾相親相隨。這就是前代君王作樂的宗旨。

所以,聽到《雅》、《頌》的樂歌,會使人心胸開闊;拿著盾戚等舞具,學習俯、仰、屈、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