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流放。宥:寬 恕。⑤撲:檟(jia)楚,古代學校用作體罰的工具。(6)眚(sheng): 過失。肆:於是。(7)怙:依仗。賊:用作“則”。(8)恤:慎重。 (9)幽州:地名,在北方邊遠地區。(10)崇山:地名,在現在湖北黃陂以南。 (11)三苗:古代國名,在現在湖南、江西境內。三危:地名,在現在甘肅 敦煌一帶。(12)殛(ji):流放。羽山:地名,在東方。
【譯文】
舜劃定了十二個州的疆界,在十二座山上封土為壇,作祭祀用,並疏通了河道。
舜把五種常用的刑罰刻畫在器物上,用流放的辦法代替五刑 以示寬大,用鞭刑來懲罰犯了罪的官員,用木條打來懲罰有罪過的掌管教化的人,用銅作為贖罪的刑罰。因為過失犯罪,可以赦免;要是犯了罪又不知悔改,就要用刑罰。慎重啊,慎重啊,使用刑罰時一定要慎重。
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驩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驅逐到三 危,把鰥流放到羽山。這四個罪人受到了應有的處罰,天下的人 都心悅誠服。
【讀解】
舜帝上任後燒了三把火:劃定州界,制定刑罰,放逐堯的大 臣共工、驩兜、鰥,以及三苗,於是天下人心歸順。接下來是任 用百官,使國家機器運轉起來。舜三十歲出道從政,在帝王位置 上呆了五十年,身後名垂青史。
咱們中國人對新任官員的信心,多半寄託在“三把火”上。舜 帝的“三把火”的重心在刑罰,表明他重視“依法治國”。這和後 世的帝王得天下後大興土木、賞賜功臣、爭權奪利形成鮮明對比。
還可注意的是,舜帝在重慎用刑罰,以懲戒為目的,區別罪 行,處罰適度。這是開明君主與暴君(如秦始皇、隋場帝)的區 別所在。治國的關鍵在治人心。不僅要賞罰分明,還要賞罰適度, 才能使人心歸)煩,天下大治。以憂國憂民著稱的詩人杜甫曾說: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這話表明了他對堯、舜時代的嚮往。
………………………………………………
詩與歌可以感天動地驚鬼神
【原文】
帝曰:“夔!命汝典樂①,教胄子②,直而溫,寬而慄③,剛而 無虐④,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⑤,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 諧,無相奪倫(6),神人以和。”
夔曰:“於(7)!予擊石拊石(8),百獸率舞。”
【註釋】
①樂;樂官。②胄(zhou)子:未成年的人。③慄:恭謹。 ④無:不要。⑤永:詠,意思是吟唱。(6)奪:失去。倫:次序,這 裡指和諧。(7)於(wu):是啊,好吧。(8)拊:輕輕敲擊。石:石 磬,古代的一種樂器。
【譯文】
舜帝說:“夔啊!我任命你掌管樂官,教導年輕人,使他們正 直溫和,寬厚恭謹,剛強而不暴虐,簡約而不傲慢。詩是表達思 想情感的,歌吟唱表達思想情感的語言,音調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諧和五聲。八種樂器的音調能夠調和,不失去相互間的次 序,讓神和人聽了都感到和諧。”
夔說:“好吧!我輕重有致地擊打石磬,使各種獸類都能隨著音樂舞蹈起來。”
【讀解】
舜帝對夔說的這段關於詩歌和音樂的作用的看法,後來被儒家當作“詩教”的經典言論,也成了歷代官方所推崇的文藝觀,成 了我們的民族傳統。
按這種觀點,詩歌和音樂是人們內心想法和情感的表現;表 現的最高標準,是和諧;和諧就是美,是優雅,可以感天動地驚神鬼;和諧的詩歌和音樂被用來培育、陶冶人們的內在情操,培養性情高雅的君子。
簡單地說,詩歌和音樂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而不是供自我發洩或娛樂消遣。現在的流行音樂、交誼舞是不可能培養出傳統意義上的君子的,詩歌也成了少數被認為神經有毛病的人的自我發洩。這種天翻地覆的變化,是我們的幸事,同時也是我們的不幸,正如鋼筋水泥叢林之於田園牧歌的幸與不幸一樣。
………………………………………………
對從政者的告誡
【原文】
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2),謨明弼諧(3)。”
禹曰:“俞,如何?” 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④。淳敘九族⑤,庶明勵翼(6),還 可遠,在茲。”
禹拜昌言曰:“俞!”
皋陶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