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杯酒釋權(1 / 3)

小說:大清搬運工 作者:趙破奴

卻說那潘永受,生得劍眉星目,儀表堂堂,憑藉著父親在朝中盤根錯節的深厚關係,巧妙且遊刃有餘地協調來了數量極為龐大的物資,其手段之高明,令人歎服。

他不僅心思縝密,而且善於洞察人心,故而成功地安定了民心,讓百姓對其感恩戴德。

朱洪等人則在駐軍的嚴密保護之下,戰戰兢兢地離開了定遠。

而此時的潘永受,正眯著一雙狹長的眼睛,嘴角掛著若有若無的笑意,讓人難以捉摸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布政使等人專程拜訪潘永受,只見潘永受身著華貴的錦袍,端坐在太師椅上,舉手投足間盡顯威嚴。

他故作姿態,假意傳達了內閣“穩定壓倒一切”的重要指示,並且暗中暗示太子的所作所為並非出自陛下的本意。在說話時,他的眼神閃爍,透著一絲狡黠,讓人難以分辨其話語的真假。

高樹森對於地方的控制如此不力,朝廷其實早就有了換人的打算,言外之意,布政使大人在這方面還需要再加把勁、努力努力。

而潘永受在說這番話時,臉上雖是帶著笑意,可那笑意卻不達眼底,反而讓人感到一陣寒意。

這潘永受無疑是政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同樣身為內閣成員,又是安徽老鄉。

其風頭之盛,比起老邁的李鴻章來,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炙手可熱得多。

他在官場中左右逢源,長袖善舞,看似溫文爾雅,實則心機深沉,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布政使獲得了這個承諾,若不是潘永受年齡尚小,他恨不得當場就認其作爹。

當即一心一意地表態將會為國家盡心盡力,省裡面也定會積極撫卹傷亡者的家屬,調來眾多官吏以恢復定遠縣的正常秩序。而潘永受只是微微點頭,臉上的表情高深莫測,讓人猜不透他在想些什麼。

眼看著數日過去了,潘永受始終在忙碌著安撫百姓、聯絡各級官員。他時而和顏悅色地與百姓交談,時而又在官員面前擺出一副威嚴的架勢。

可對於審案這件事,他卻絕口不提,彷彿此事從未發生過一般。布政使在一旁察言觀色,見潘永受如此行事,這才終於鬆了一口氣。

說回北京,韓林關起門來會見高樹森,嚴厲斥責他近幾年毫無作為、自甘平庸,致使地方勢力做大。

這位從韓林擔任河南巡撫之時,便由李鴻章舉薦入幕的鐵桿親信,竟然痛哭流涕。訴說著自己的各種不幸。

原來自從進了安徽擔任巡撫以來,開始便左右逢源,李鴻章、潘鼎新都給予莫大的幫助,各級官吏看在他們的面子上也是聽從他的指令的。

可後來隨著改革力度加大,觸碰到了當地勢力的利益,便逐漸失去所有人的支援。

韓林在大多數的時間裡皆身處外域征戰沙場,而其所在的國家亦有著諸多無比重要且亟待處理的事務。

尤其是在韓林假死的那段特殊時期,整個局面彷彿在一夜之間就發生了極為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高樹森由於失去了韓林這一強有力的重要後臺,漸漸地失去了對複雜局勢的掌控駕馭能力。

韓林聞聽此言之後,不禁微微愣了一下,未曾想到自己僅僅裝死三個月,不但逼反了石開這一威猛的武將,居然還誘發了李鴻章那蓬勃洶湧的勃勃野心。

若要論及這天下權勢最為煊赫之人,除了韓林恐怕就應當屬李鴻章了。

在朝廷之中、軍隊之內,到處皆是原本隸屬於淮軍之人,文官之中諸如薛福成、潘鼎新、劉銘傳等等。

武將例如鄧世昌、劉步蟾、薩鎮冰,嚴格意義上來講,原來的北洋水師也都隸屬於淮軍的陣營。

想到此處,韓林也不由自主地心生後怕起來,自己萬一不幸驟然離世,僅憑太子的威望,不出三年,大漢恐怕就要面臨二世而亡的悲慘淒涼結局。

雖說在心裡依舊信任劉銘傳和鄧世昌等人,然而凡事皆只怕那萬一的情況出現,太子孤身處於外境,如果遭遇突如其來的變故,待到後悔之時恐怕就為時已晚了。

韓林隨即吩咐高樹森即刻迅速返回安徽,帶上免去太子欽差身份的聖旨。同時與潘永受一道盡心盡力地安撫好安徽官場。

當即便有秘書起草聖旨,韓林見上面寫道:“聖諭,太子韓勤奉旨欽辦馮良春一案,任用酷吏,舉止失措,致使冤案頻頻發生,殃及眾多無辜之人,今免除所有職務,在南京閉門讀書。酷吏朱洪等人無視法令法度,疏於防範戒備,致使疑犯死亡,杖責五十,免除官職,充任太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