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部分(3 / 4)

小說:捕快春秋 作者:風雅頌

以把勢力滲透到海上去。你說是不是?”

或許最後那句‘是不是’只是個連線詞,根本沒有要別人回答的意思,因為幾乎沒有一絲停歇,王直緊接著又道:“我再舉個例子,現在大明的國都在北京,可產糧的主要省府卻在江南,於是朝廷每年都要派船隊,透過漕運把糧食送到北京去。這裡面,不說別的花費,光是每年春季為疏通河道花費掉的銀兩,豈止千萬?如果換成我來做,則根本不需要透過漕運,而是直接造一些大船,從海上把糧食運上北京,那樣不但速度更快,而且花費也要少很多。更何況,真要懂得海洋的價值,又何必非要把國都定在同蒙古人靠得那麼近的北京?”

包器無言以對。

韓若壁則皺眉反駁道:“從海上走,風險怕是大了許多吧。海上的大風大浪絕不是人力能夠與之抗衡的。”

王直滿不在乎道:“難道從運河走就沒有風險了嗎? ”

韓若壁道:“也不是,不過總該比海上風險小些。”

“想要沒有風險?可以啊,從陸地上用牛車拉著糧食走好了,只可惜路途遙遠,拉的糧食怕都不夠拖車的老牛一路上吃的。”王直手一攤,道:“對比各種方式,至少可以得出一條結論,那就是風險越大,利益也越大。實際上,現下,連我們私人都能造出足以對抗一般風浪的海船,何況一聲令下就可動用全國物力的朝廷?方才,你也說了,昔年三寶太監縱橫海上,什麼樣的風浪沒經歷過,不都安然無恙嗎?所以,如果想把糧食從江南運到北京,從海路走並非不行,只要用的海船足夠大,並且保證沿著近岸的路線航行,就根本不會有任何問題。再說,年年修長城,修運河,堆成山的銀子好似流水一樣花了出去,與之相比,新建一批大型海船的花費是翻幾番再帶個拐彎也比不上的。更不要說這些海船在不運糧食的時候,還能出海進行貿易,幫大明朝掙回無數銀錢。”

韓若壁聽得目瞪口呆,都不知他的腦子裡哪來的這些奇思怪想。

用力吞了口吐沫,王直又慷慨激昂道:“依我看,咱們大明朝若再繼續這般有出賬無進賬,無論國力怎麼強、家底怎麼厚,也遲早會被掏空的。。。。。。”

突然間,只聽見外面‘嗚嗚嗚’地吹起了號角。

黃芩、韓若壁都不禁一陣緊張,以為出了什麼事。王直卻眉毛一挑,笑著跳起身來,道:“哈,老大他們回來了,正好,咱們一起去迎一迎。”

當下,黃芩、韓若壁和包器隨著王直一同迎了出去,直到剛才他們下船的岸灘邊。

只見,一艘巨大的海船已穩穩地停泊在那裡。

黃芩第一次瞧見如此巨大的海船,簡直都瞧傻了。

須知,他雖然久居毗鄰大運河的高郵,也去過浩浩蕩蕩的沅江,算是看慣了各類船隻之人,但河上、江上的船與這種海上的船比起來,當真是小巫見大巫,袖珍到了極致。

以前,黃芩見到過的最大的船,船身長度不超過六十步。可現在,停在他面前的這艘船,卻絕對是一個‘龐然大物’,前後長度至少有一百五六十步,左右寬度估計也要有超過五十步了,甲板上寬敞得簡直可以跑馬。九根高高聳立在船上的桅杆,每一根都比一個壯漢的腰還要粗。現時,桅杆上的十二面船帆都已經降落了下來,但仍可想象得出,當船帆全部升起,被比江、河上強勁不知多少倍的海風鼓動張開時,這艘‘龐然大物’在海面航行的速度,怕是比樊良湖上的蜈蚣快艇還要快上好幾倍吧。

這艘巨大無比的船旁邊還泊著三艘海船,但大小、規模都只有這艘船的一半左右。

岸灘邊,老周已經帶領著一票兄弟排開佇列,等著迎候四位當家的了。

此時,最大的那艘船上,大部船員已經下船了,正前前後後地往岸上來,但仍有幾人留在船上忙忙碌碌地收拾著什麼。下船的人中,為首的是高高矮矮的四條漢子。不消說,他們就是這‘五龍船’的四位首領了。

走在最前頭的,是一個四肢短、脖子短,面板黝黑,筋骨強健,體格厚實的中年人。他的腦袋上一根頭髮也沒有,而且像被用油打磨過一樣鋥亮發光,顯得頗為突出。只瞧他昂首闊步的姿態,以及顧盼之間眼光中閃動的厲芒,就知不是尋常之輩。

走在他身後的,是一個身材高瘦,稍微有點兒駝背,臉色陰鷙的黑衣人。這人長了一雙眯縫眼,眼下有很重的眼袋,碩大的鷹鉤鼻子幾乎壓到了上唇。他的兩隻手習慣性地背在身後,一雙眼睛往四處轉個不停,看起來應該是很不好打交道的那種人。

跟在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