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3 / 4)

倡“觀察、觀察、再觀察”,並把這作為座右銘,刻在他實驗室的門牆上。達爾文說:“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覺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並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眾人之上。”一個求知者,對周圍的事物觀察得越精細,越全面,就越能發現問題,越能對事物提出更多的“為什麼”,促使自己不斷地思考,智力就會相應地發展。思考的過程就是大腦神經細胞興奮、新的暫時神經聯絡形成的過程。從腦生理機制來看,這種有利於記憶。比如一個剛學植物知識的一年級學生觀察種子的發芽,並不公是視覺器官感受事物形態後直觀反映到大腦。當他在觀察中發現,沒的培養環境,有的種子發芽,有的不發芽,將觀察到的情況作對比,就會由思考而認識到種子發芽的條件是必須有充足的空氣、適宜的溫度和足夠的水分。在觀察芽的各部位時,關於種皮、子葉、胚芽、胚根的已有知識,重新在他頭腦中活躍起來,參與對新事物的分析判斷,促使了進一步的思考。伴隨著觀察、思考、理解、再思考的過程,知識就被牢牢地記住了。

要想獲得較好的觀察力,必須掌握觀察要領。

(1)要有明確的觀察目的任務,沒有明確的目的任務就沒有注意力的集中。如同我們漫遊百老匯大街,所見到千千萬萬的人與物都沒能留在腦海裡,印象中只有滿街模糊的臉孔。又如在旅遊活動前,老師囑咐學生注意觀察,回來後寫作文。由於沒有明確說明寫什麼,一些學生事先又不會擬定計劃,所以儘管看到了許多東西,但卻寫不出好文章來。

(2)觀察要有必要的知識準備。這是因為觀察伴隨著思考,思考需要有關的知識作對比、作判斷依據。

(3)要有周密的觀察計劃。外界是事物在不停地運動變化,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使得我們要觀察的物件也隨之出現、變化、消逝。因此,有意識的觀察應配以周密的觀察計劃,免得到時候因事物的變化而手忙腳亂。例如學生帶著寫《歡樂的節日》的作文任務去參加節日活動。事先就要計劃好怎樣觀察節日的氣氛,怎樣觀察活動場面,怎樣觀察一些細節來表現人們的歡樂心情。否則,回來只有寫一些“人群招展、掌聲雷動”之類的詞語,一些最有表現力的細節,如人物的神態、動作等都沒觀察到,文章就顯得空洞無物。

除上述三點外,在觀察中還要注意實事求是,與自己原先設想不符合時要尊重客觀事實,多問幾個為什麼。

要想提高觀察力,最重要的是多實踐。各行各業的人都可職工作去鍛鍊觀察力。如中學生在做大量的實驗、寫觀察日記、寫說明文之前,都可以事先作好知識的準備和觀察計劃,然後才著手。一般的觀察步驟是:

1.先觀察全貌,得出總體印象,找出總體特徵;

2.找出總體中各個組成部分的特徵及相互間的關係;

3.觀察各個部分的重要細節。

觀察力訓練

訓練4

隨意選擇身邊的一個東西,仔細把它看幾分鐘,然後等上大約一個鐘頭,不看原物畫一張圖。把你的圖與原物進行比較,注意畫錯了的地方,最後不看原物再畫過一張圖,把畫錯了的地方訂正過來。

訓練5

隨便在書裡或雜誌裡找一幅圖,看它幾分鐘,儘可能多觀察一些細節,然後憑記憶把它畫出來。

訓練9

坐在家裡或辦公室裡,你可以聽到數不清的各種各樣的小聲音,有的是家裡的,其他是鄰居家的還有街上的、河裡的或你住的那個地方的聲音。在多數噪音你是熟悉的,但要把一種和另外一種區別開來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你從來沒有做過這類練習的話,請辨別一下這些聲音。

訓練12

在看到一輛汽車時,用二秒鐘的時間看完它的車牌號,然後馬上閉上眼睛,回憶這個號碼。開始時可能不習慣或回憶不上來,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觀察能力就越來越敏捷。六七位的數字只要掃一眼,馬上就能回憶出來。

四、記憶的鞏固:複習

前面也曾說過,我們銘記的事物,保持在腦子裡的印象,一遇到機會,常會再度出現於我們的意識裡,有時無須藉助於意志的力量,也會突然浮現出來。這樣的出現,叫做“再生“。

可是,實際上我們所經驗過不知多少的事物中,能銘記、保持、再生的,不會有許多。假如你現在將一本課本新聞記者幾頁,發現新字並把它記錄起來,依照本書所講述的法則而去集中注意、查閱辭典理解它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