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里。對於同一幅景物,嬰孩的眼和成人的眼看來都是一樣的;一個普通人及一個專家眼中也是一樣的,但引起的感覺不一樣的,在觀察時,一定要在腦海中打一上個烙印,這種烙印包含著對事物的理解和想象,而不是一個只有光與形的幾何體。
達爾文曾對自己作過這樣的評論:“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覺察那些稍縱既逝的事物並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眾人之上。”
大凡智力商數高的人,其觀察力總是不一般的高。科學家從平常的現象中可以悟出非同一般的規律,藝術家可以抓住一剎那間的事物特徵而構思出美好動人的藝術形象,正是由於他們超人的觀察力所帶來的。
如果說一切思維活動始於記憶力,而記憶力又始於觀察力。假如最初的印象是錯誤的,那說不上正確的記憶。又假如最初的印象是錯誤的,那就說不上正確的記憶。又假如最初的觀察與過去雷同,那就不可能產生新記憶,更談不上運用兩次記憶的差異產生新的聯想,推動思維的進一步開展了。
那為什麼有的人觀察問題往往有錯誤呢原因是:
1.人們只是對剛剛能意識到的一些因素髮生反應,而事物的組成是複雜的,有時恰恰是那些不易被人注意的弱成分起著主導作用。如果一個人太過拘泥於事物的某些顯著的外部因素,觀察就會被表象迷惑,深入不下去。
2.只是對無關的一些線索產生反應,結果把觀察、把思維引入歧途。
3.為自己喜愛或不喜愛之類的情感因素所支配。與自己的愛好、興趣相一致的,就努力去觀察帶有很大的片面性。
4.受某些權威的現成的結論的影響,不敢超越雷池半步,人云亦云。這種觀察毫無作用。
5.不能識別影響感知的全部因素。
在上述情況下,人們的觀察往往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錯誤的。那麼正確的觀察怎麼做呢?
1.要儘可能讓多種感覺器官參與觀察、不僅用眼,也用耳、用手、用腦記。
2.觀察之前作好準備工作,即預先制定觀察的計劃、步驟,並熟悉物件的有關知識。
3.觀察要系統全面、聚精會神、反覆琢磨,有利於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特點。
4.要儘可能讓多咱感覺器官參與觀察、不僅用眼,也用耳、用手、用腦記。
5.觀察要勤於記錄。有記錄才可以據此作出必要的總結。這些總結可以作為下次觀察的基礎。
在日常生活中,要從“觀人於微”、“觀事於微“、”觀物於微“著手鍛鍊,從觀察速度、廣度、深度這三個方面努力。
但這些僅僅是觀察的一般方法以,如果具體要觀察到某一圖景,卻還有具體的方法。
例如要觀察日出,如果只是一般地粗略說出紅霞萬丈,朝陽東昇,那毫無疑問是看不到細處。關於觀察大自然風貌的屠格涅夫,他觀察得非常細緻:從太陽與雲的關係、太陽本身光和熱的變化、周圍雲霞的色彩變化等因素來觀察,結果得出一幅十分精細的具體的畫面,試看他的一段文字:
朝陽初升時,並未捲起一天火雲,它的四周是一片淺玫瑰色的晨曦。太陽,並不厲害,不像在令人窒息的乾旱的日子裡那麼熾熱,也不是在暴風雨之前的那種暗紫色,卻帶著一種明亮的而柔和的光芒,從一片狹長的雲層後面隱隱地浮起來,露了露面,然後就又躲進它周圍淡淡的紫霧裡去了。在舒展著雲層的最高處的兩邊閃爍得有如一條閃閃發亮的小蛇;亮得像掠提耀眼的銀器。可是,那跳躍的光柱又向前移動了,帶著一種肅穆的歡悅,向上飛似的擁出一輪朝日。
作者的觀察多麼細緻。作者觀察的焦點主要抓住太陽漸漸升起幾個階段,給雲層帶來的變化,以及光線的變化。他抓住這一點,就使整個畫面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觀察的順序反映了一個人頭腦中的條理性。從遠到近或從近到遠,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從淺到深或從深到淺,從靜到到動或從動到靜,等等,無不是這條理性的表現。
注意力和觀察力是記憶的雙翼。善於觀察的人,容易把握事物的基本特徵,對觀察過的事物記憶深刻。在實驗課上進行物理或化學實驗,觀察能力強的學生收穫就比觀察能力弱的學生大得多。創造性的活動更需要良好的觀察力。許多有巨大成就的科學家,都具有非凡的觀察力,一些科學家能滔滔不絕地說出許多事理,甚至許多事物的細節,也是得益於他們精細的觀察及思考。例如巴甫洛夫廉潔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