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1 / 4)

城出援之敵誘至寒蔥嶺,一場漂亮的伏擊戰,斃傷敵400餘人。

打下一座縣城,政治、經濟、軍事利好多多,卻也絕非易事,許多時候想都不用想。1937年9月25日夜,魏拯民指揮部隊,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首先割斷電話線,然後摸掉哨兵,一舉突入輝南縣城,拂曉時分順利撤出。別的不說,越冬物資置辦全了。

同年(無月日),《抗聯第二軍和第五軍政治軍事情況的材料》中說:

第二軍政治委員魏拯民是一位忠誠篤實很有毅力,富有一切能力,久經鬥爭的革命家。

身上揣著朝鮮語讀本,有空就讀,向身邊同志請教,練習對話。像他這種職務,又戴副眼鏡,即便不端架子,也易使士兵感到敬畏,甚至格格不入。他卻能讓大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都向他傾倒。他是首長,關鍵還是個病人,打仗繳獲到什麼“好嚼裹兒”,給他送來些,他再送給傷員病號。即便是在一塊乾糧的價值,絕對高於今天同等重量的黃金的日子,倘若有那麼塊乾糧,有老人說他也會與大家一道分享。

聽說魏拯民犧牲,官兵失聲慟哭。

1940年春安圖縣兩江口戰鬥中,一個士兵腿部負傷掉隊,被魏拯民發現。這個自己拄根棍子走上一陣子都要站那兒大口喘上一陣子的病人,連揹帶拖,硬是把傷員弄回了15公里多遠的密營。

對於1路軍來說,這是個從未有過的兇險、危殆的時刻。

程斌叛變後,東邊道西部幾縣黨組織和殘餘部隊,不約而同地東進。這一刻,楊靖宇一路不斷分兵誘敵的部隊、被打散的部隊,以及各地密營的後方機關的小部隊,正在撤離濛江,陸續北上。途中不斷與敵遭遇,犧牲、被俘、失散。一是到處都是敵人,很難躲避;二是必須弄吃的,就得見人,就可能碰上“趙廷喜”,敵人就來追打。而在途中和在濛江失散的,找不到部隊,也不知道“甩”的地點,再犧牲、被俘、失散。一些人就在當地,或者回家,或者投親靠友,遠走他鄉,隱姓埋名,潛居下來。

1940年4月8日,曹亞範在濛江縣龍泉鎮西翁圈被叛徒殺害後,1方面軍的境況亦如上述。

與此同步的,就是1940年4月(無日)《魏拯民同志給中共代表團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說的:“一般幹部中在思想上、行動上,已發生了或大或小的變化,動搖、悲觀、失望等現象。”

魏拯民是3月在樺甸縣頭道溜河得知楊靖宇犧牲的訊息的。追悼會後,即主持召開南滿省委和1路軍幹部會議,史稱第二次頭道溜河會議。決定警衛旅和2、3兩個方面軍主力出擊長圖線以北,在穆稜、五常、寧安、汪清等地分散遊擊,同時加強政治工作,努力改善官兵生活條件。並決定從部隊抽調一批幹部,恢復、開闢地方工作,重點是延吉、樺甸、磐石地區。還決定派總部秘書陳秀明去蘇聯,希望透過蘇聯的幫助,恢復與黨中央的聯絡。

魏拯民在《報告》中說:

自一九三七年以後,這些地方黨組織,都先後遭到破壞,其主要原因是:由於叛徒等的告密,與該地的工作人員被捕或被害等所造成的。從被破壞後,大部分地區工作沒有恢復,這主要是有輕視地方工作的思想,所以在被破壞之後,即未派人進行恢復工作;同時也不培養有關這方面的幹部,持著放之任之的態度,然而,在各地方尚保持著秘密同志個人關係的存在。

魏拯民明白,眼下已不是當初建立、發展黨組織的那種環境了。遍地的“集團部落”使地方工作千難萬險,絕非一時半會兒就能見到成效。但是,抗聯要生存,要戰鬥,就離不開人民,地方工作就必須千方百計去開拓,否則只能坐以待斃。

這時,敵人的“討伐”重點已經開始從東邊道轉向延吉、吉林地區。9月底,野副昌德的“討伐”司令部也推進至延吉,準備進行秋冬季“大討伐”。在此期間,韓仁和率領的警衛旅,金日成率領的2方面軍,陳翰章率領的3方面軍,在老天爺和土地爺的協助下,四處出擊,均取得相當成績——留待後敘。

魏拯民把應該想到和能夠做到的,都想到了、做到了。

就算能把古今中外的名將都請來,也無力迴天了。

應該是1940年8月吧,魏拯民指示:“年老體衰者、其他對革命工作有妨礙者向蘇聯疏散。”

從10月下旬開始,在飄飛的初雪中,2方面軍和3方面軍餘部,踏著滿山落葉陸續過境撤入蘇聯。

“棄置”

魏拯民給中共代表團的《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