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最終遴選出15家入圍企業。本次案例集正是幾所商學院教授和管理諮詢專家對這15家企業進行走訪調研後總結歸納的成果。
正如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名譽理事長成思危先生所鼓勵的那樣“表面上來說,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是一個獎,實際上是一種價值觀的體現,評獎的意義是要肯定企業在中國經濟發展當中的作用,同時這個獎項還鼓勵中國管理學界更多面向企業,更多地瞭解企業,更多地從企業實踐吸取經驗。”所以,我們要衷心地感謝收錄於本書的各個案例的相關企業。
本書是“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的第一本案例集。我們希望今後每年能看到新的案例集;我們也希望更多的企業參與到這件意義深遠的活動中來。
我願為此書作序,因為它向讀者奉獻了一部“成功的企業管理實踐,成功的管理模式探索”的好書。
朱曉明
2008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理事會 08輪值理事長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院長
序三(徐少春):中國管理 三十而立
我曾經問過公司裡的一位美國同事:你為什麼要到中國來?他說,19世紀是英國的世紀,20世紀是美國的世紀,而21世紀一定是中國的世紀,因此,他想在中國追尋自己的夢想。我問他為什麼到金蝶來,他說金蝶在聯合各方力量推動中國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這正是他想探尋的中國夢想。他的回答讓我感到自豪與自信!
在過去30年中,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令世界矚目,然而談到“中國管理模式”,許多企業也許還比較陌生,在某種意義上,很多中國企業也不曾思考。在新中國的第一個30年,我們學習了蘇聯模式,而第二個30年,西方管理則成為了我們的榜樣。無論是卡爾?*還是亞當?斯密,只要乘以這個國家的規模和人口,都能釋放出驚人的能量。但是過去一年國際經濟環境的風雲突變,西方企業出現的諸多問題使更多人意識到:對於如何管理好現代企業,中國已經越來越需要自己的獨立思考。
2006年11月,我提出“中國管理模式”這一概念,以拋磚引玉,冀望中國企業的管理模式能在國內和國際管理界引起重視。短短兩年多的時間,“中國管理模式”概念的認同潮流如星星之火,已呈燎原之勢,這是我始料未及的。雖然目前就這個概念的內涵還有一些爭議,但我認為這是件好事,有爭議就會有火花,有火花就能碰撞出價值。
實際上,如果從管理的本質來評價,中國企業在過去30年所取得的發展成就已經足以載入世界管理學史冊。在這些成就的背後,有持續的管理和創新,有西方管理思想的滲透,也有中國管理模式的獨特基因,否則西方管理學難以準確表達和闡述許多中國現象:為什麼中國經濟能夠連續保持超過30年的快速發展?為什麼中國企業製造了全球市場上70%的玩具、60%的腳踏車、50%的鞋、40%的個人電腦和30%的電視和空調?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新興市場上的競爭優勢越來越明顯?已故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21世紀中國將與世界分享管理奧秘。這管理奧秘是什麼?是西方管理思想在當代中國的簡單複製?還是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在當代中國的全部照搬?我想都不是,應是古今中外哲學思想和管理智慧在當代中國商業社會中的經典創新與傑出實踐,而這正是“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設立和追尋的宗旨。
“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理事會將中國成功企業的管理模式甄選成案例集,無疑是一件極具深遠意義的工程。中國人有必要對自己的管理學成果進行總結,以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所能理解的語言,給予那些為中國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做出實質性貢獻的企業群體一個公正客觀的評價和鼓勵。今天,中國管理模式需要更加科學化,需要更多成功的管理實踐,更重要的是中西方管理學界和社會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推動對她的持續性研究,以便使更多的中國企業在這些經驗中獲取力量,在成功的基礎上繼續前行。
在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年之際,金蝶能夠參與“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遴選活動,能夠與社會各界力量共同推動中國管理模式的進步倍感自豪與自信。有道是,中國管理,三十而立;再過十年,我相信,中國管理,四十不惑。
2008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理事會 理事
金蝶國際軟體集團 董事局主席
2009年1月8日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導言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