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寒門小戶。子孫土地裡刨食,沒有精力讀書,就是一些還算富裕的田舍翁,想要改換門庭,供兒孫讀書,都面臨花錢也買不到書籍的窘況。
集賢館的藏書樓,一定程度上也算是打破了世家大族對知識的封鎖,好歹讓有意讀書的年輕人,多了一條門路。
顧婉想,就這般發展下去。也許再過十幾年,寒門學子能多出幾倍,這個朝堂上,寒門子弟也就能和世家平分秋色。世家畢竟人少,在這個世界上佔據大多數的。還是家世不怎麼樣的。這些人又不傻。哪個沒有點兒出人頭地的心思。
如果世家一味阻攔,也許一時半會兒。這些人撼動不了世家的地位,可一年年下去,總有一天,世家會再也阻擋不了這些人前進的腳步。
與其到時候招人怨恨,還不如在他們發跡之前,給予幫助,結下善緣。
顧南腦筋清楚,他看得明白,現在和以前不同了,從前朝開始,朝廷便開辦科舉,廣納賢才,世家大族把持朝堂的局面,不是皇帝想要看到的。
寒門子弟,勳貴人家,也都想要打破世家的封鎖,都想要發展,而他們人多勢眾,現在雖不能與世家相提並論,但只看每一年科舉取士的比例便知,寒門子弟已經有了和世家相爭的力量,而且還在逐漸壯大中。
顧南並不願意阻攔這股潮流,他固然是世家出身,只是他的經歷有些坎坷,對世家,雖然不算厭惡,實際上好感並不大,再加上見多識廣,心胸開闊,早年就有志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如今又下定決心跟著沐七,集賢館便由此而來。
今日的藏書樓和往常一樣。
人很多,屋子裡燥熱的厲害,可藏書樓中,除了翻閱書本的聲響,靜寂無聲。
金家大郎來的比較早,難得找到了一個二樓靠窗的座位,倚著視窗,認認真真捧卷細讀。
他能進入藏書路讀書,還是親自跑去集賢館攔了顧南的道,接受顧南的考校之後,才拿到通行證,顧南可沒有因為他這陣子正處在風口浪尖上,就阻攔他或者開口門。
在藏書樓裡讀書,並不算貴,半日也只需要二十文錢,但這要看對誰來說,對那些富家子弟,這錢根本和沒有差不多,可對金家大郎,卻有些困難。
他工作半日,給人寫字,也就賺取五六十文左右,再加上要吃飯,要給孃親買些補品,買點兒藥材,實在剩不下多少,所以,哪怕拿到通行證,他也只能隔上好幾天,來讀半日書。
顧南帶著顧安然坐在藏書樓三樓的欄杆前,隔著鬱鬱蔥蔥的盆景,正好能看見這個金家大郎,也不是多麼關注,只是這人和周圍計程車子相比,確實多出一點兒說不出的與眾不同。
“不像是在窮苦人家出身的少年,到像是有人精心栽培出來的。”顧安然一語中的,蹙眉道,“這般年少老成,又懂禮儀規矩,可不是金香濃那般出身的女子能養出來的。”
顧南微笑,嘴裡卻道:“難得有閒,別讓不相干的人打攪,把前日集賢館收上來的文章拿來,一起看看。”
顯然,這師徒倆,不是專門來看京城八卦物件的。
顧安然乖乖地去後院拿自家同窗的文章。
顧南使喚起學生來,一點兒都不覺得不好意思——他老了,八十多的糟老頭子,馬上就要入土,現在不培養繼承人,哪裡還有時間等?
看著顧安然挺直的背脊,顧南欣慰之餘,也不覺有些悵惘,人的一生,總是與寂寞相伴,年少輕狂時,渴望同伴,奮力前行時,渴望對手,等到一生圓滿,又貪求後來者,好在,顧安然不錯,他也不算後繼無人,比其他人要幸運得多。
顧安然抱著一摞本子,乖乖在椅子上坐好,老老實實地認真拜讀。
顧南一生無妻無子,自從被沐七忽悠出來,還開了集賢館,要做就做到最好,大部分心思都花在學生身上,如今選了顧安然作自己的繼承人,準備把畢生事業交付,自然是要全方位地培養他。
數月下來,弄得顧安然已經習慣了被自家老師支使。
…………
藏書樓對面,就是一家叫‘茗香天下’的茶樓。
聽說主人是個前朝一個閒散王爺,因為沐家得了天下,他沒什麼正事兒好做,就小打小鬧地弄了幾個店鋪,做起生意來。
豐朝的皇室宗親,別的本事沒有,但是附庸風雅,那都是本能,開個茶樓,從茶葉到飲用的泉水,泡茶的人,都是精選出來,再加上開在集賢館對面,每日都有不少來求學,來參觀的才子經過,自然生意不錯。
此時,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