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座上,就有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坐著品茶,如果說,顧南和顧安然明顯對金家大郎不是很感興趣,這個人,就似乎是專門來看京城八卦物件的。
他的目光也算不上專注,但偶爾瞥向那少年的視線,卻帶著一種說不出道不明的意味。他年紀按說還不到耄耋,卻已經滿頭漂白,臉上的皺紋,也是密密麻麻。
沐七緩步登上茶樓時,對上的便是這人略帶幾分空寂的眼神。
那老人扭頭,看向沐七,目光凝滯,略略驚疑,臉色也變了變,不過,隨即又恢復了漫不經心,扭過頭,坐正,再沒有把視線往對面樓上挪移。
沐七神態安然,臉上也帶著幾分笑意,頷首道:“有些日子不見,於老可好?”
那老人一笑:“勞王爺惦記,某還死不了。”說完,再也不看他一眼,往桌子上扔了一兩碎銀子,扭頭便走。
沐七不以為意,徑自落座,瞧了對面一眼,低聲道:“怎麼?一向宛如閒雲野鶴的於老,也想攪合進這潭渾水裡……你覺得這少年如何?”
那老人的腳步一頓,繼續蹣跚著下樓,目光閃爍,他知道沐七是聰明人,既然在這兒看見自己,否認也沒有用,他心裡一嘆——沐家的勢力越來越強,不愧是世家出身的皇族,與尋常開國的王朝不同,執掌天下的能力強出太多,也許,他不該受到蠱惑!
心中雖然思緒紛亂,可老人還是不動如山,只口中冷冷淡淡地道:“我不過是好奇,想看看這個被傳為天子血脈的少年,到底是個什麼模樣。”
說完,再不肯與沐七搭話,一步步挪下樓去。
歐和正好與他擦肩而過,登樓坐在沐七身邊,笑道:“別人也就罷了,這事兒要是牽扯上他,怕是不好收場。”
他也是前朝的皇室宗親,說起來比水波高一倍,身份也差不多,母親是一位大長公主,從小錦衣玉食地長大,對豐朝忠心耿耿,慶朝建立之後,他比荊王,燕王那等以前仇家無數的所謂王爺,更得人心,朝野上下的前朝遺老,以他為首。
如果這件冒任皇親的事兒裡,真有他的手筆,那沐家恐要千萬小心,這人可不是好對付的,即使這樁事兒他辦得很粗糙,似乎只是想給沐家添點麻煩一般,但卻代表了一個資訊——他坐不住了。
歐和苦著臉:“咱們那位陛下希望那群人多蹦躂,好一網打盡,可——這一位不能算在其中吧?要是他也蹦,怕是要亂套了!”
…:3:…;
…:u:…;
…:W:…;
…:W:…;
…:小:…;
…:說:…;
…:下:…;
…:載:…;
…:網:…;
第一百一十五章閒聊
轉眼間深秋已至,樹葉枯黃。
顧婉出了月子,陳郡主也回了家。
沐家這個寶貝疙瘩,還沒有正經取名兒,不是沐七不記得給孩子定個名字,只沐延旭總擔心沐家的孩子容易夭折,特意叮囑,先給取個賤名多叫叫。
沐七想了想,乾脆就叫‘留哥兒’,希望他能長長久久地留在父母身邊。
顧婉聽了直笑,忍不住啐道:“你自己小小年紀就四處亂跑不著家,這會兒到想把兒子拘在身邊兒了,哪有這樣的道理。”
不過,到底還是叫了留哥兒,想來,顧婉自己也是希望兒子常伴身邊的。
天氣轉涼。
顧婉坐在窗前,伏案奮筆疾書,一手大氣的楷書,秀美不缺筋骨。
她這會兒寫的是字帖,照著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寫的,還有一些很有趣的成語故事,顧婉寫起來輕車熟路,連書都不用看。
寶笙自梳頭做了嬤嬤,卻還是在顧婉身邊伺候,她跟了顧婉多年,於讀書識字上頗有幾分天分,雖然不能吟詩作賦,卻是博覽群書,對天南海北的風土人情,知之甚廣,雖然寫的字兒只是能看,可欣賞水平卻極高,也能在這上面,和顧婉說上幾句話。
“王妃用自己寫的帖子,給咱們家那群小丫頭當字帖,她們要是還練不好字兒,合該教訓一頓了。”
顧婉失笑:“哪有你說得這麼好,不過是給蓉妞還有家裡的丫頭們用用,可不敢拿到外面惹人笑話。”說著,她莞爾一笑,“蓉妞都要嫁人了,卻還是一團孩子氣,除了我寫的帖子,旁人的都不肯用。”
蓉妞前些時候跟著王嫂子和王剛他們從涯州到了大庸,已經說了人家。是個綢緞莊的老掌櫃的兒子。其實她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