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第十個帶著問號的光環。
雖然按照光環解鎖、兌換的積分花費遞推,第十個光環需要兩百萬才能得到,但現在劉猛一千多萬積分在手,並不吝嗇這幾百萬積分。
但是,事情往往和人想象的不一樣。
“對不起校長大人,本光環需要系統升級之後才能解鎖,請儘快為本系統升級。”
得到這樣的一條資訊,劉猛不禁一愣。他倒是很想試一試第十一個光環,可事實上,目前只有十個光環,第十個還是帶問號,且不能解鎖的。
劉猛再分別探尋了前面已解鎖的九個光環,也沒發現能升級的,心下便明白,如果系統不升級,這光環類獎勵算是走到瓶頸了。
。。。。。。
轉眼間就到了四月份,桃園學校的第一次月考已經在三月底過去,並且為系統增加了400萬積分。
毫無疑問,上學期是因為有不少學生剛入學桃園,所以考試分數較低;到了下學期,學生們受光環作用一學期後,實力多提升了許多,自然考試貢獻的積分就多了。
月考制度已經相當完善,所以劉猛的注意力並不在這上面,他所關注的是這學期桃園高中學生所參加的第一個賽事。這個比賽既不是辯論賽,也不是電腦應用大賽,而是“燕京青少年廢品製作工藝品大賽”。
這個比賽的負責老師和主要參與學生都有點出乎劉猛的意料——提出參加這個比賽併兼任輔導老師的是朱苪,參加的主要學生則是鄭洪泳。
只是想想,劉猛又覺得就應該是這兩人。朱苪美術學院畢業,在學校教藝術類的課程,對製作手工藝品感興趣很正常。而鄭洪泳向來在學校以勤儉著稱,甚至像學校提議,讓各班學生積攢塑膠瓶子等可回收垃圾,賣了當做班費。
當然,除了鄭洪泳之外,還有三位來自燕京的學生,塗成偉、楊蓮詩、陸青禾。劉猛考察過,其中塗成偉和陸青禾都是在手工製作方面有相當興趣和經驗的,而楊蓮詩這位女生則在藝術創作方面有些天賦。
雖然這個比賽並不是劉猛安排的,但畢竟也是燕京市級的比賽,所以劉猛還是相當關注的。
比賽的要求很簡單,分別用兩種單一的廢品當做材料,製作兩件手工藝術品。當然,比賽對每一種材料數量都有限制的。作品透過初賽,就可以參加大賽組委會組織的展覽會,由遊客進行投票評等。最終評出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9名。
因為賽制的原因,比賽週期比較長,4月5號正式開始,卻要到6月20號才能結束,全程兩個半月。
而今年大賽組委會所公佈的兩種廢品材料分別是礦泉水瓶、食品包裝袋。
【保底第一更到。】
第422章不要這樣看著我
秉承廢品製作工藝品大賽一貫的作風,礦泉水瓶和食品包裝袋都是很常見的廢品。需要不多的話,自己出去撿或者積累一些,就足夠使用。需要多的的話,在廢品收購站購買,也不會花費多少錢。
材料不是問題,關鍵是如何製作出能夠奪冠的手工藝品。
為此,劉猛專門從系統中花費1萬積分,兌換了手工藝品匠師的技能,來幫助朱苪、鄭洪泳等人。
之所以說是匠師,而不是大師,是因為手工藝品本身主要靠創新,而劉猛能夠從系統處兌換的只是技能,而不是創意。就像他兌換了書法大師技能,書法達到一流,卻怎麼都沒辦法自創書法流派一樣。
還是那句話,對系統而言,技能只等於知識加經驗,而創作則是更高一層面的事情。
為了應對這次此賽,劉猛專門開放了二樓的一間手工製作室給朱苪、鄭洪泳五人。
週六這天,劉猛見塗成偉、楊蓮詩、陸青禾三人早早來到學校和鄭洪泳匯合,於是等到十點多出來閒逛的時候,就來到綜合教學樓二樓的手工室看看。
走進去之後,劉猛發現手工室地上放了一麻袋礦泉水瓶,看樣子應該是三個班的存貨。一張手工檯上,正放著幾個看起來很孩子氣的塑膠瓶手工作品,而鄭洪泳四人則是坐在手工檯邊,一起皺眉發呆。
瞧見劉猛進來,四人立馬回過神站起來道:“(劉老師)校長好。”
除了鄭洪泳,剩下三人都是另外兩個班的。
劉猛一笑,擺手示意幾人坐下,道:“怎麼,看樣子你們似乎很為比賽的事情煩惱呀。朱老師沒給你們什麼提示嗎?”
陸青禾道:“朱老師說她是輔導老師,參賽的是我們,所以讓我們先自己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