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近一些時日,各地流傳出一個訊息,說是新君登基後對郝家越來越不滿起來,郝家囂張跋扈。已有不臣之心,朝廷絕不能姑息縱容,必須廢黜諒山重商之策,絕禁貿易往來。
一開始。這還是小聲議論,到了後來,越發的囂張起來。
終於。有人有了動作,緊接著要求聯名上奏。公車上書,士紳們本來還沒有底氣。這時候突然鬧了這麼一出,頓時也都膽大起來,一些理學的大儒和名士領了頭,四處聯名,短短十幾天功夫,便具名一千九百七十餘人,隨後,這一份字字泣血,聲淚俱下的奏文便送到了金陵。
……………………………………………………………………………………………………………………………………………………………………………………………………………………………………………………………………………………………………………………………………
江西那兒打了頭,其他各省亦是開始心動了,其實自那諒山興起起來,又何止是一地計程車紳受損,如今有人打頭,此後大家紛紛跟進,湖南、浙江、乃至於安徽、山東等地,紛紛響應,一時之間,可謂風雲湧動,一塊小石掀起了千層巨浪。
金陵這兒,契機終於來了,士紳和大臣之間,其實分界並不明顯,可以說大臣就是士紳,士紳也是大臣,朝中諸公,哪一個家裡沒有萬畝良田,哪一個親朋好友不是士紳?
這裡本就是保守派的大本營,以黃淮為首,此時終於下定了決心。
黃淮為首的一批人已經沒有選擇了,此時他們若是再不做聲,不免被士林和士紳們失望,此等孚民望之舉,若是錯過,將來可是有人要罵孃的。
更不必說,那些聯名之人中有不少都是黃淮的江西同鄉、親戚、同族,大家本來就是休慼與共,血濃於水。
黃淮上書,痛斥通商之策。
隨即,大臣們紛紛跟進,一場浩大的反攻倒算已經迫在眉睫。
朱高燧此時看著這些沉甸甸的奏書,他心裡明白,自己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
誰都沒有選擇了。
若是不準,必定要人心喪失,陳黨和商賈們都站在郝家一邊,朱高燧既然拉攏不到,那麼他唯一的辦法,就是拉攏住這些士紳。
這天下終究還是士紳的,終究還是這些人推動著歷史,歷朝歷代可以沒有商賈,但是絕不能沒有士紳。
此時,在暖閣裡,一些重要的大臣紛紛齊聚於此,朱高燧穿著一件常服,可是臉上的表情,卻並不輕鬆。
黃淮這時候正在發表自己的觀點:“陛下,此事已經刻不容緩,郝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那些個商賈,與他們沆瀣一氣,同流合汙,陛下的根基在士紳,在讀書人,如今士紳和讀書人心懷不滿,其中最大的根由,就在永樂年的諒山重商之政,先帝誤信了郝家這等奸臣賊子,這才有今日之禍,還請陛下能夠痛定思痛,立即廢止諒山商策,下令各府各縣,絕禁與諒山商貿,如此,方能平息民憤,與民休息,陛下聖明,還請陛下三思。”
從一大清早直到現在,黃淮絮絮叨叨,已經說了足足一個多時辰,早已口舌幹了,而朱高燧連連點頭,似乎也覺得這是一個極好的契機,他沉吟了老半晌,才問:“絕禁商貿,斷絕往來,不錯,早該如此了,這些年讓他們趴在咱們大明身上吸了這麼多血,朕若是再放縱下去,豈不是讓親者痛而仇者快?黃卿方才所言都很有道理,就這麼辦,火速傳朕旨意,鹹使聞之,讓天下人都知道朕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他們所憂的便是朕所憂的,他們所想便是朕之所想,此事刻不容緩,朕不能再蛇鼠兩端,不能再無動於衷了。”
聽了朱高燧的表態,在場諸人都不禁露出喜色。
這一次算是理學的一次壓倒性的勝利,當年的時候,永樂皇帝借工商來壓士紳,借陳學來制衡理學,讓士大夫階層結連挫敗,而這也就成就了諒山,成就了郝家,而現如今總算即將要撥雲見日,又怎能不讓人覺得痛快。
當然更重要的是,一旦絕禁了與諒山的商貿,諒山那些商賈,怕都要悉數破產,這豈不是一樁大大的好事?
許多人看向黃淮的眼睛已經大大不同了,當年解縉不曾做到的事,到了這位黃首輔手裡就這麼輕而易舉的促成,黃首輔不但是自己人,而且顯然比之解縉要技高一籌,更重要的是,黃淮自此之後,風頭怕要蓋過任何人了,兩京十三省的‘良善’士紳,怕都要對他感激涕零。
而至於天子,也顯出了他的聖明之處,所有人對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