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3 / 4)

小說:xz201431161421-1.jpeg 作者:青詞

點屬於太極思維,根據環境變化,人的性格也會變,這種變化有一個趨勢,怎麼變,如何變。)

也就是比如說到第六型性格的變化,如果這個人處於壓力和自我防衛時,則會走向第三型,變成工作狂,反應過敏,會輕率魯莽地做事,為了達到目標會不顧一切,缺乏人性。如下圖所示:

有一位讀者學了之後,告訴筆者他的親身經歷:有一次打的,跟一位計程車司機師傅聊過幾句後,對他說:“師傅您人際交往範圍廣,熱心腸,喜歡幫助人。”對方驚詫地問到:“你怎麼知道?”。於是這位讀者就高興得非常。

可是筆者告訴各位,其實不必沉醉於這種收穫的滿足當中,因為這是非常簡單的。即使你從來沒有學過這門科,你也能慢慢地從生活中歸納出來,因為你有大眾的思維能力。

把人的性格分門別類羅列在各個型號裡,要從裡面找出符合自己性格的並不是什麼難事。問題是,如果你發現一個人是領導型的人,你會安排他當領導嗎?

讀者很快就答,按照理論說的,那肯定是,如果不是,難道還有其他答案?

一般的思路認為——你屬於哪種性格型別的人=你適合做哪種職位。

而筆者的思路則是——哪種職位=引發了你身上的某種特徵。

這條思路筆者稱之為引動原理,是筆者當年困惑於“人的命運究竟是怎麼樣”這個問題中領悟出來的(如命運含章裡面提到的“運引動命”)。

兩者的區別在於:

前者,人事總監告訴你,“你不太適合當主管,可能適合多做點實事(性格特徵型別符合不了這個職位)”;而後者,筆者則是告訴你,“主管這個位置呀,它能夠使你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大局能力發揮出來,但是它容易使你的情緒受到波動,因此你若要做好這個位置,我可以做一些佈局來壓制你的情緒,從而做到揚長避短。”

通常在大多數人心中,當你們認為一個人適合做什麼的時候,這就意味著你們幾乎認定了這個人這一輩子在某一行業某一崗位上做成怎麼樣。

為什麼諸葛亮在死之前,已經知道了魏延最終在某一時刻會叛變呢?就是因為他結合了當時的形勢趨向,從而把握了引發魏延叛變特性顯現出來的形勢點,時間點。

所以我們很多時候,會跟感嘆,“真想不到,你居然有這方面的能力呀!做得不錯!”,“為什麼他在這個任務上竟然失手了?!”……

②人性的定性

人性的定性,指的是這個人是怎麼樣的,如何的。那我們怎麼去獲取這些認識的呢?人性的定性有兩種方法:

(1)輪廓識別——底線

………………………………………………………………………………

知識拓展:諸葛亮觀人七訣: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作為中國古代的頭號智者,不僅謀略過人,在選人、用人方面也有獨到的見解,他從人的“志”、“變”、“識”、“勇”、“性”、“廉”、“信”七個方面總結出的用人之道,不僅全面、深刻,而且可操作性很強,極具參考價值。

一、“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

知人,最為重要的是要知其人品(注意,這裡的人品解讀為志向)。人品支配行動,行動反映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而人個人志向是否堅定,意志是否動搖,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所作所為,能否經得起考驗,是臨陣脫逃的還是一往如前,這是一個人的人品之核心,也是知人的基本點。古往今來,任何一個事業成功者,無不是志向專一者,無不是信仰堅定者。考察一個人,如何判斷一個人的人品?可“問之以是非”,看其對是非曲折的判斷,對某事物的看法,觀察其志向。凡是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含混不清、摸稜兩可的人,那些隨風搖動、忽東忽西的“牆頭草”式的人,往往是善於察言觀色、附炎趨勢的人,他們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和內心道德的操守,只習慣於見風使舵,沒有定性,這些人最容易在關鍵場合、關鍵時刻損害國家、民族的最高利益。只有志向高遠、立場堅定、胸懷寬廣、志同道合的人,才會為了共同的理想和事業同命運、共呼吸,奮力拼搏,不辱使命。

二、“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

“窮之以辭辨而觀其變”,即用激烈的言詞激怒他,以考察是一個人氣度和應對突然問題或事件的應變能力。

三、“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

四、“告之以難而觀其勇”

古人曰:“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