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大賽如火如荼。於是很多大學生畢業之後,不屑於其他人的“奔走求職”,立即踏上了創業之路。
那麼,畢業就創業好不好呢?
讓我們傾聽成功的創業者——新東方校長俞敏洪給大學生的建議,他講到自己的一個經歷。他說,有一次有個大學生自己想要創業。俞敏洪問為什麼,大學生說想要向比爾?蓋茨學習。俞敏洪對這名大學生,世界上就一個比爾?蓋茨。但這名大學生說他可以成為第二個。俞敏洪接著問他不上大學的原因。這名學生回答說,考試不及格,上不下去了。
俞敏洪作了這樣的分析:像這種情況是沒法跟比爾?蓋茨比的,比爾?蓋茨是覺得自己的知識已經遠遠超過了老師,覺得上大學已經是浪費時間,要把自己的創造力及時地發揮出來,所以才鑽到自己的汽車庫裡研究微軟去了。而不是為了逃避學習,選擇創業。
許多大學生在不瞭解社會的情況下,進行創業猶如“以卵擊石”,畢竟大學生的人生經驗,以及對於行業的瞭解都是不夠的。不得不承認的是,很多大學的課程設定脫離社會現實,知識更新速度不夠。
俞敏洪說:“如果大學生要學創業的話,請問大學裡老師有幾個是自己幹過創業的?請問有幾個老師能夠教學生如何創業?”一針見血的提問,把赤裸裸的事實推到了每一個人面前。早發現真相的人,可以少走彎路——
小夏是某大學的學生會主席,無論是他的能力,還是家庭經濟條件,都相當優越。
有一天,小夏發現了校園廣告商機,他想到了這個城市裡有很多大學,於是產生了創業的想法。
小夏發動了幾個好朋友,這讓他們非常興奮,準備大幹一場。不久之後,他們一起籌到了10萬元的創業資金。
資金到位後,小夏組織了5名同學就“商家是否願意向學校內的媒體投入廣告”進行了一番市場調查。
得到的調查結果讓小夏非常滿意,800份市場調查問卷,收回了650份,被訪問的商家一般推銷服裝鞋帽、餐飲娛樂、IT數碼等與學生消費相關的商品,分析結果發現,填寫調查問卷的商家98%願意向大學校園內投放廣告。
於是小夏放心地投入資金,可是不久後,小夏發現,投入產出嚴重失衡,業績每況愈下,他這才明白專案選擇出了問題。事實證明:真正向這種城市投放廣告的大客戶很少,缺少了一定數量的大客戶,校園廣告投放量就少得可憐。
小夏和同學終於發現了創業不是那麼簡單,進行了冷靜的思考之後,小夏摸清了失敗的原因是把一個“不可靠”的調查結果作為最終決策的依據——市場調研一定要有真實可靠的資料,市場調查只能是決策的參考,不能成為決策的依據。
大學生即使能力再強,因為沒有社會實踐經驗,創業也很難成功。誠如俞敏洪所說,創業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失敗的。小夏是一個聰慧的人,失敗後還能反思。但是有一些大學生在創業失敗之後,不但不會反思自己,反倒怨社會,怨別人。有的大學生與同學一起創業,“創著創著”就吵架了,他不總結自己的錯誤,往往把問題歸咎於他人的懶惰、貪婪、不合作,從此以後便對人失去了信心。
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大學生創業就有可能給心理帶來很大的陰影,而一個人一旦對社會、對人失去信心以後,他未來振作的機會就會變少。
那大學生畢業後,找工作和創業是不是毫無關聯呢?
實際上並非如此,工作可以幫助一個人積累社會經驗,透過觀察老闆是怎麼樣幹活的,同事都是怎樣打交道的,學會在利益和權力的人群社會中間處理事情;還可以在職場中,逐步去領悟怎麼樣才讓自己在一幫人當中變成領袖人物,變成令大家信服的人物。這之後的創業就有了一定的基礎。
俞敏洪雖然不提倡畢業後就創業,但是他同樣認為應該支援創業,他說“人生一輩子不創一次業一定是一個遺憾”,當然,前提是一定要真的準備好了!
第3節:職業定位:頭三年要做的第一件事(2)
社會不看成績單,把每個機會都當救命稻草
中國的大學生不要挑三揀四,我們去國外看到列車的服務員、餐廳的工作人員都是大學生……
——唐駿
《士兵突擊》給職場突擊提供了一個範本。
很多大學生畢業即意味著失業,未必是因為找不到工作,而是因為不甘於選擇平凡的崗位,於是空有一番報國志,感嘆無處安放自己的滿腹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