挾上次奪冠失利之怨而來,或許會有所作為。”
徽宗皇帝聞聽高俅之言,精神略振道:“那就是說此屆蹴鞠大賽畢定精彩絕倫,朕可不能錯過。”微一凝神,徽宗端正了一下自己慵懶的身子,忽然的向高俅問道:“朕可聽說,民間傳言說上屆聶浩然傷人一事,你處置的有失公允啊。”
“陛下恕罪!”高俅聽到徽宗一番話,“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惶恐的接著呼叫:“陛下聖明,勿要聽信民間刁民之言啊。微臣對萬歲的忠心日月可昭,天地可鑑啊。”
“平身吧!”趙佶彷彿早知道高俅會如此言語一般,有些無趣的抬了抬手,讓高俅站起來後,自言自語著道:“或許吧。只是三年前讓蒙古奪走冠軍,委實讓寡人心中不忿。今年的大賽,必要揚我華夏之威。”
趙佶微若蚊喃的聲音,即使高俅豎尖了耳朵也沒有聽得清楚。
“高俅!”
皇帝趙佶忽然從龍椅上站了起來,厲聲的喝道。
高俅忽然聽到徽宗的大聲喝叫,身體一震之後,剛剛站起的身體,立即又趴了下來,低頭應道:“臣在!”
“此屆大賽的一切工作,朕依舊交給你處理,可不要再給我出漏子了。三天後開賽,朕自會來觀看!”言畢,甩甩袖子徑自走了。
眼見徽宗皇帝走了。高俅跪在地上冷冷的笑了笑之後,這才慢吞吞的從地上爬了起來,彎著腰向後倒走了幾步,轉身離開御書房。
第一卷 雛行 第一章 蹴鞠
宋徽宗第七年,大觀元年,八月十六。
三年一度的蹴鞠大賽正式拉開了帷幕。
高俅為討徽宗皇帝歡心,把聶浩然所在的隊伍,和一支比較弱的球隊放在了開幕戰之上對決。
宋朝稱球隊為“社”。聶浩然所在的球隊名叫“春風社”。開幕戰和他們對踢的一方叫做“圓通社”。
得球則叫做“籌”。在蹴鞠場地外,有兩方木案,木案旁有許多的小旗,哪方入得一球,便在哪方的木案上插上一小旗,這一面小旗子,便代表一籌。最後計算結果為旗子多的一方勝出。
計籌官敲一通鼓響,雙方球員入場熱身。
首先入場的是抽籤決定的左軍春風社。身長挺立、面容俊秀的球頭聶浩然領著己方蹺球、正挾、頭挾、左竿網、右竿網、散立(注:球頭,在現代足球來講,就是隊長,也是前鋒。其餘蹺球、正挾、頭挾之類,則相當於現代足球裡的前腰、中場等。)共一十六人率先步入場內向觀眾致意。緊接著,右軍圓通社16人在計籌官的示意下,也進入了場內。
二通鼓響,雙方球員各入己場,開始比賽。
蹴鞠發展至宋代,已將前朝設定雙球門的規則改為在球場中央豎立球門,左右軍(兩隊)在球門的兩側進行間接對抗比賽。這種單球門的蹴鞠比賽,又有一種說法,叫:築球。
球場中央豎立的球門用兩根三丈高的長竿作為球門撐在球場中間,球門約高六米,兩杆之間扯一張網,中間只留一個球門洞,直徑約為30多公分。此球門洞,在宋朝人們謂之曰:“風流眼”。
雙方球員分別站立於球門左右的對立兩面,必須把比風流眼略小的蹴鞠射入其中,使其落入對方場地,並且在蹴鞠落地之前,不能被對方球員在接住。方算取得一籌。如果己方射出的蹴鞠不能穿過風流眼,則算對方得籌。
按照規矩,左軍球頭先開球。
三通鼓響之後,計籌官便把蹴鞠拋向了聶浩然。
聶浩然以腳接過蹴鞠,輕顛幾下之後,左腳輕輕一蹴,那蹴鞠便劃出一道不甚規則的弧線,上下翻飛著朝球門中間的風流眼飄去。
“好一式新月如鉤。”高坐在蹴鞠場外,專為皇帝觀球而建立的一座閣樓上,宋徽宗趙佶興奮的一拍大腿,毫無君王風範的嚷了起來。
聽聞徽宗讚歎,躬身立於旁邊的高俅立即把腰再彎了彎,諂媚的介面道:“回皇上,那黃金左腳的這一式絕技,比三年前成熟了不少,其角度愈發刁鑽。三年前能接者甚寡,現在這已趨於成熟的一式,怕是難有人能接起啊。”
言畢,這高球環視了下被徽宗召集來講球的,此刻站立於徽宗皇帝身後的一群官員,其色甚是不屑。
高俅此一舉動,所有被徽宗召來講球的人,臉上都掛滿了不忿之色。但是,卻沒有人開口去反駁。
究其緣由,一則這高俅未發跡之前,本就是全國聞名的球星,其眼力料想比在場的諸位都要高些。
二來這聶浩然的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