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贄一路奔著天津而來,到了天津城,一打聽才知道,唐毅沒有住在城裡,他又問這個,問那個,才聽說唐毅在城外的小村子。
李贄心裡咯噔一聲,還是徐渭瞭解唐毅啊,果然是奔著受苦去了。當年陽明公被貶官龍場,悟出了心學至理,從此心學大興,沛然不可阻擋。
唐毅隱居小村子,倒要看看他能不能悟出什麼道理來!
李贄準備了一車年貨,興匆匆趕來,他先找到了俞大猷的軍營,兩個人是老鄉,聊了聊過去的經過,俞大猷就帶著李贄,前來拜會唐毅。
進了村子,李贄就眼前一亮,到處都是歡聲笑語的小孩子,奔跑玩耍,幾乎人人身上都穿著新衣服,厚實蓬鬆的棉襖,有的孩子還帶著帽子手套,全都是嶄新的。
再往房簷下面看,掛著雞鴨魚肉,凍得結結實實,房門上貼出了大紅的春聯,喜慶吉祥,在看看春聯的字型,李贄忍不住驚呼,“這不是唐大人的字嗎?這些村民可真是福氣啊!說出去,不知道多少人羨慕。據說去年會試之前,有人出一萬兩,要買六首魁元的字供奉著,好保佑他高中金榜。如此看來,豈不是家家戶戶,都有萬兩白銀了?”
俞大猷嚇了一跳,原來唐毅的字這麼值錢啊,回頭一定把他的幾封信收好了,沒準日後過不下去了,還能拿出來換錢。
俞大猷只是一閃念,他感慨道:“李先生,萬兩銀子固然重要,只是唐大人給他們的可不止萬兩,簡直就是給了搖錢樹,聚寶盆啊!”
“這麼厲害,我可要見識一番。”
兩個人興匆匆,找到了唐家的門口,院子周圍,早有村民幫著收拾的乾乾淨淨。
“是俞伯伯。”
平安騎著笨兒,帶著一幫熊孩子,呼嘯而至,小傢伙從驢背上用力一撲,奔著俞大猷就來了,俞大猷連忙伸手接住了他。
掂了掂,“嗯,又沉了不少,趕快長胖長大吧。”俞大猷把平安放在地上,指了指李贄,“他是你爹的老部下,前來拜見,去告訴你爹一聲。”
“哦!”
平安邁步跑了進去,沒有多大一會兒,唐毅從裡面走了出來。
“原來是卓吾兄大駕光臨,快快請進吧。”
自從到了天津快兩個月,李贄還是第一個來拜會他的,唐毅把他讓進了書房。
環顧四周,屋子雖然乾淨,可是難免低矮逼仄,土坯的牆外露著,桌子也十分破舊。
“真沒有想到,大人竟然會住在這種地方,他們怎麼敢如此對待大人?”李贄橫眉立目,一副要拼命的樣子。
唐毅滿不在乎,笑道:“卓吾兄誤會了,這是我自己選的。對了,卓吾兄,你是大才子,來幫我看看這本書,我寫的如何。”
唐毅指了指桌上的一卷手稿,李贄捧了起來,他看書速度極快,一目十行,快速瀏覽下來,只見他的眼睛越來越亮,神情越來越激動,最後放下書稿,哈哈大笑,“大人,您悟了,此書一出,六經失色啊!”
第742章我們要看《國富論》
究竟是什麼了不起的東西,能讓李贄如此推崇呢?
首先要說說李贄這個人還有他出身的泰州學派,泰州學派作為心學的一支,創派之人是王艮,此人家裡頭是灶戶出身,也就是煮鹽的,從小就是苦孩子,只念了四年書,後來隨著父親經商,漸漸富裕,有了錢之後,王艮沒有追求享樂,而是苦心求學,讀書、辯論、講學,漸漸的有了名氣,後來有人說他講的東西和一個叫王陽明的傢伙有些相似。
王艮立刻前去拜訪,攀談之下,大受啟發,當即拜在了門下,成為陽明公的親傳弟子。受益於經商積累,王艮手頭很是富裕,協助陽明公講學,款待四方同道,地位與日俱增。
王艮和其他心學大師不同,他沒學過八股,也沒參加過科舉,加上出身寒微,他極大地發展了心學親民的一面。提出“百姓日用即道”的觀點,主張工商皆本,男女平等,深受販夫走卒的歡迎。
李贄,還有那個被唐毅放逐到東番島的何心隱,他們都是泰州學派的人物,他們比王艮走得更遠,比如李贄就自稱異端,把四書五經都不看在眼裡,認為那根本不是說聖人之言,只是後人的穿鑿附會。
目睹了東南工商業的發展,他甚至提出“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後其心乃見”,“天盡世道以交”,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換關係、商業交易合乎天理。
要知道這些觀點在傳統儒家士人看來,豈止是離經叛道,簡直大逆不道。君子喻於義,小人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