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利。李贄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奸佞小人。
李贄雖然辯才無雙,不管多厲害的對手,都能被他駁倒,可是李贄也有自己的苦惱,能駁倒對手,卻不代表能說服對方。
他的學說還是不被主流接納,甚至連他自己都只能以異端自居。
只不過看過了唐毅的著書之後,李贄豁然開朗,他的那些觀點在書中都找到了依據,而且還是誰也駁不倒的依據!
唐毅的著作,開宗明義,就講解財富的來源,唐毅認為是勞動創造了財富,從糧食、布匹、到食鹽、瓷器、茶葉、傢俱、房舍、城池,都是透過勞動創造出來的,要想富國裕民,關鍵就是讓勞動創造出更多的財富,秘訣就在於——分工!
唐毅介紹了自上古以來出現的幾次大規模分工,首先是畜牧業同農業分離,接著是農業同手工業分離,再之後是專門從事交換的商人出現……唐毅認為不同行業的分離,能夠提升效率,使得社會生產和交換更加順暢。而同一個行業內部,進行分工,則能極大提升生產效率,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
他就以親自參與的葦蓆編織為例,一家一戶的生產,在入冬前後,一個月之內,最多不過生產一百五十張席子,當全村都參與分工之後,同樣的時間,平均每一戶,產出近三千張席子,效率提升二十五倍。
產出增加,賣出去的商品多了,百姓的收入提升,自然富裕起來……
包括李贄在內,士人都喜歡靠著推想,靠著拍腦門解決問題,哪怕能把對方駁得啞口無言,人家也未必認同。
唐毅不一樣,他的理論建立在事實之上,比如他提到的分工,就以親身經歷為例子,列舉了詳實的資料,這是誰也駁斥不倒的。
要是不服氣,你們就來看一看,真金不怕火煉。
泰州學派講“百姓日用即道”,說的很好聽,可怎麼往下發展,落到實處,讓百姓真心接受,誰也沒主意。可是看到了唐毅的著作,李贄豁然開朗,彷彿撥雲見日。
奧妙就在於分工,在於提升勞動效率!
唐毅認為革新工具,提高勞工水平,都能增加勞動效率。尤其是把複雜的工序分割開,變得簡單易學,熟能生巧,哪怕是中人之姿,經過培訓,也可以熟練操作。
如此一來,更多的人都可以參與到社會生產當中,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比較優勢和興趣意願,選擇喜歡的工作。
誠如唐毅所說,效率百倍提升,生產出來的商品越來越多,百姓日用不就充足了嗎?而且分工的結果就是工作機會大增,閒散的勞力都能找到工作,養活家人,不就是歷代賢者一直追求的安居樂業嗎!
李贄第一遍讀此書,就驚喜不斷,酣暢淋漓,苦苦追尋的東西,總算有著落,那種奇妙的感覺,簡直像飄在了雲彩之上,從裡到外,都那麼舒服,美妙。
朝聞道夕可死!
原來不是騙人,哪怕此刻死了,也值了!
李贄看過一遍之後,又迫不及待地讀了第二遍,比起前面一遍,他想的更多了。
唐毅認為商人是社會分工的結果,出現晚於農民和工匠,這和儒家認為計程車農工商,天生四民,士為第一,農為根本,工商皆末,全然不同。甚至有拔高商人地位的意味,李贄敢說,東南的那幫人看到了這本書,絕對感動流淚,奉為圭臬。
唐毅不光教給了他們如何生產出更多的商品,大賺其利的妙法,更給予了他們提升政治地位的理論依據。
商人不是罪惡,也不低階,只是理所當然,就好像太陽東昇西落,生老病死一般,更不是什麼奸商小人,他們只是從事交換的職業而已。相比農商皆本的說法,唐毅的觀點更家貼心,更有說服力。
李贄自詡異端,可是在叛逆的道路上,連唐毅的背影都看不到。
偏偏唐毅的東西建立在詳細的論證之上,他引述了大量古書作為證據,講述的道理又有例項作為依據,比起李贄他們的單純呼喊更加振聾發聵,震撼人心。可越是真知灼見,就越要小心謹慎。
“唐大人,是不是——過了啊?”
李贄讀到了第三遍,才敢發問,他生怕自己沒領會真意,鬧了笑話。
唐毅就輕鬆了許多,他參考了《國富論》的觀點,又融合了自己的許多東西,才寫了出來。
只是這輩子除了早些年,寫過戲文和八股之外,唐毅沒什麼著述,也不太清楚人們的口味。
他本打算寫好之後,找徐渭和王世貞幫忙修改,沒想到李贄卻主動送上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