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1 / 4)

小說:飢餓的盛世(出書版) 作者:

找是否還有遺漏的賞賜物為名,開箱砸鎖,挖地三尺,居然抄了張廷玉的家。

好在張廷玉持身之謹並非虛言。抄家過程證明張廷玉持身清正,並無太多財產。

不過,德保卻帶走了抄家過程中翻出來的所有帶文字的東西:書籍、文章、信件乃至便條。

原來,派德保出京之前,皇帝秘密囑咐,到了張家,一定要借查詢皇帝賞賜字畫之名,嚴格檢查張廷玉的私人檔案及藏書,看看其中有沒有對乾隆的怨望之詞。

在細細審查了之後,德保一無所獲,他對這位張閣老不禁佩服得五體投地。作為一個文臣,誰也保不住會用文字發洩發洩心情,在書信日記中品評品評人物,說幾句牢騷話。特別是那些參與過中樞政務的大臣,回家之後,都愛寫寫回憶錄,記錄點高層政治的秘密。但是張廷玉卻沒有這樣做。在他的數百封私人書信中,沒有一字涉及政治。張廷玉確實編了一本年譜,記載了自己政治生涯中的大事。不過,這本年譜中,他只是詳細記載了三朝皇帝對他的“恩遇”“賞賜”,雖然細到哪一天皇帝說過哪句讚賞他的話,哪一天賞了他什麼食物,卻沒有一字對朝政的品評,也沒有一字涉及政治機密。德保雖然素知張廷玉以謹慎聞名,不過他沒有想到,張氏會謹慎到如此程度,這位三朝老臣真是成了精了。要知道,這次抄家,如果稍有把柄被抓住,張氏就必然要身首異處。

由收繳賞賜之物變成了抄家,這一舉動引得舉國驚疑。毫無收穫的皇帝也覺得這事做得沒有什麼意思,後來不得不下了道諭旨,說是德保弄錯了皇帝的旨意,他並沒有命人抄家。不過,大家都心知肚明,抄家是何等大事,德保不弄清楚,怎麼敢貿然行事?就算德保是真的糊塗弄錯了,乾隆必加嚴譴,何能不追究責任?事實明擺著,就是皇帝想置張廷玉於死地。

雖然逃過了一死,但既經抄家,張廷玉名譽也就徹底掃地。皇帝命張廷玉交代與朱荃這樣的卑汙小人“公然與為姻親,是誠何心”?除了服罪,他更復何說?於是他上奏皇帝說:“臣負罪滋深,天褫其魄,行事顛倒。自與朱荃結親以至今日,如在夢昧之中,並無知覺。今伏讀上諭,如夢方醒,恐懼驚惶,愧悔欲死,復有何言?乞將臣嚴加治罪。”

皇帝把張廷玉的奏摺交給大臣們公議。大臣們一致認為,張廷玉犯了如此嚴重的錯誤,自然應該“革去職銜,交刑部定議,以為負恩玩法者戒”!

皇帝畢竟是“寬仁之主”,釋出上諭,寬免張廷玉的“罪過”,但免不了借題發揮,對張廷玉又痛斥一頓:張廷玉身負三朝重恩,遭遇之盛,罕有倫比,而且得到了配享太廟之榮譽,應該何如感激報效。即使年紀衰憊,也應該依戀闕廷,鞠躬盡瘁,不忍言去。不料他平時則容默保位,及其年老,不能再營私,就一再要求歸榮鄉里。對於君臣大義,並不在心上。以如此存心,不惟得罪於朕,並得罪於皇考。所以天地鬼神,顯奪其魄,讓他一生的居心行事,至此盡行敗露。張廷玉罪過實屬重大,即使罷了他的官爵,加以嚴譴,也不為過。至於他黨援門生,及與呂留良案內之朱荃聯為兒女姻親之罪,在他反倒是小過了。不過既經罰款,並且令人追繳了賞賜給他的諸物件,已足以表示懲罰。如果如大臣們所議,將他革職治罪,我並不同意。在張廷玉忍於負朕,自所應得,而朕心仍有所不忍,著從寬免其革職治罪,以示朕始終矜宥之意。

經過這場問罪,張黨完全被擊垮。張廷玉名譽喪盡,門生故吏各尋出路,如樹倒猢猻散,連吳士功這樣的死黨也去投奔了史貽直。乾隆打擊朋黨,終於以全勝結局。

修煉了一輩子臣術,最後還是一敗塗地。經此打擊,張廷玉徹底灰心喪魄。他日日兀坐家中,終日不發一語。乾隆二十年(1755年),在家中苟活了五年,張廷玉終於死了。

訊息傳來,乾隆也感到一絲悲痛。畢竟他們君臣相處了十四年,回想起張廷玉一生的所作所為,他感覺自己對張廷玉確實苛刻了點。畢竟,張廷玉為大清辛辛苦苦工作了近五十年。皇帝做出眷念老臣之姿態,宣佈寬恕張廷玉的一切過失,仍然命他配享太廟。卹典如常,諡文和。太廟那塊冷豬肉,皇帝惡作劇般反覆折磨多次後,終於又擺到了張廷玉的嘴邊。只不知張廷玉是否死後有知。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皇帝寫了一系列懷舊詩,懷念自己駕下的五位大學士。其中關於張廷玉的一首詩曰:

風度如九齡,祿位兼韋平,

承家有厚德,際主為名卿。

不茹還不吐,既哲亦既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