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1 / 4)

小說:飢餓的盛世(出書版) 作者:

在朝中宣揚張廷玉並沒有什麼豐功偉績,沒有資格配享太廟,並多次在乾隆面前陳說其辭。

申請退休成功後,一塊大石頭落地的張廷玉又想起了另一個問題:皇帝上一道諭旨說過,“從祀元臣,豈有歸田終老之理?”史貽直又一直鼓動皇帝取消自己的配享資格,那麼,自己這次回到江南之後,身後還能不能得到配享的榮譽呢?

從皇帝對自己的親切態度看,應該沒有大問題。可是皇帝諭旨中畢竟沒有明確宣佈這一點。如果自己退居林下,在朝廷中沒有了影響力,史貽直在皇帝面前再進讒言,乾隆耳朵根子一軟,那麼自己可就沒法吃到太廟的冷豬肉了。

想到這裡,他開始輾轉反側起來。

在家中猶豫了多日,他終於下定決心,豁出老臉,進宮面見皇帝,請求皇帝給一個明確的表示,以杜絕史貽直等人的奸謀。

在以前,這樣的舉動張廷玉絕對是做不出來的。以“淡泊”“謙退”聞名的他一生從來沒有為自己請求過任何恩榮。做出這個決定,可見人到老年,智力結構確實會發生很大變化。

冒著深冬的嚴寒,張廷玉由兒子攙扶著,顫顫巍巍地再一次進入紫禁城,跪倒在皇帝面前,說明了自己的憂慮,“免冠嗚咽,請一辭以為券”。

聽完了張廷玉的哀哀請求,乾隆十分詫異,也十分不快。他從沒想到這位老臣會提出這樣的要求。自己從來沒有說過不准他配享,他提出這個要求,明擺著是信不過自己。

不過,送佛送到西,為與父親留下的這位三朝元老有始有終,創造君臣相得的一段佳話,他就破例再開一次恩,給他寫個保證書吧!

皇帝同意釋出恩准張廷玉配享的詔書。但回頭越想,心裡越不是滋味,他寫了一首意味深長的詩給張廷玉:

造膝陳情乞一辭,動予矜惻動予悲,

先皇遺詔惟欽此,去國餘思或過之。

可例青田原侑廟,漫愁鄭國竟摧碑,

吾非堯舜誰皋契?汗簡評論且聽伊。

這首詩大有深意。大意是說:你到我面前,跪地陳情,請我給你一個保證。這一舉動,令我不免起了惻隱之悲心。先皇的遺詔,我當然會遵守,原本沒有什麼疑問。你離開京城,回到老家,也許會心有所思。我特准你像劉伯溫那樣,既退休,又可配享。你是否怕我會像唐太宗那樣,親手給魏徵寫了碑文,又親手砸了它。我並非堯舜之君,不知道誰可配得上皋夔之臣?將來歷史怎麼評價我們君臣,還是隨它的便吧!

這首詩語氣相當不祥。結尾那兩句分明是說,你的功績原非皋夔那樣盛大,父皇讓你配享,是對是錯,我也說不清楚。這純粹是負氣之語。

得到了榮譽保證書的張廷玉興奮之下沒有因皇帝的這首詩太影響心情。他心中所有的石頭都落了地,終於可以睡個安穩覺了。皇帝破例施恩,按例第二天他應該親自進宮謝恩。只是近八旬之人,昨天為進宮,已經摺騰了一天,在皇帝面前又應對良久,消耗乾淨了積攢了幾十天的精神。回來後頭暈眼花,身上已經沒有一絲力氣。因此第二天他沒能起來,因命其子張若澄代他到宮門謝恩。

沒想到這個小小的疏忽惹來了大禍。

張廷玉一生,對於君臣之禮,恪守極嚴。四十多年日日伴隨在皇帝身邊,從來沒有在禮數上犯過一次錯誤。因此,乾隆原以為,張廷玉第二天一早一定會早早來面見謝恩。誰料前來的只是張的兒子。本來已經對張廷玉不滿到了臨界點的乾隆皇帝勃然大怒。

張廷玉沒有親來,乾隆認為這一事實證明了他的設想:張廷玉對皇帝並沒有真情實感,或者說,沒有絲毫感情。在其所有要求一一得遂之後,就視皇帝為陌路,連見皇帝一面都不願意了。

積累已久的怒火在這一瞬間被點燃。當天下午,皇帝命軍機大臣寫旨,令張廷玉“明白回奏”是怎麼回事!

當日在軍機處辦事的大臣是傅恆和汪由敦二人。汪由敦是張廷玉的門生,與張廷玉關係極深。他明白皇帝這次發火非同小可,連忙派小廝到張府,把這一訊息傳遞過去,讓張廷玉有所準備。

張廷玉不知是老糊塗了還是嚇糊塗了,他做出了一個小孩子才能做出來的舉動:第二天一大早,天還沒亮,他就強支撐著,跑到了宮中,叩頭請罪。這真是一個再愚蠢不過的舉動。因為此時皇帝命他明白回奏的諭旨還沒有發到張家。此舉明白地告訴了皇帝,有人向他傳遞了皇帝發怒的訊息。

軍機大臣向張廷玉洩露訊息,此舉無疑是朋黨積習的一大暴露。沒想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