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慾出了!
為了降低這幾乎2倍於國王級的超強火力所對排水量造成的惡性膨脹,清英決定在炮座高度和炮塔重量上都進行大刀闊斧的銼刀來予以補償:他照例為新型戰艦選用了後甲板下降一層的類長艏樓式船型,並大幅降低了最吃重量的艦艏b號揹負炮塔的高度,使之只能在5度以上仰角的情況下才能向前方開火。而主炮塔的防護外形則仍舊選用最為科學的大和式:正面是一塊厚達420毫米、傾斜45度佈置的表面硬化裝甲,頂部裝甲為170毫米2度傾斜,即便是面對三十年後的16英寸新彈都有相當程度的防禦能力。炮塔側面裝甲為200毫米,後方裝甲則被大幅削弱到了120毫米,儘可能降低了主武器系統不必要的重量冗餘。
在副炮上,清英罕見的沒有再使用輕便廉價的150毫米l42炮廓,而是選擇了在兩舷舯部一共佈置了8座雙聯裝128毫米l45偽炮塔。對於眾人的不解質疑,清英提出了這樣的解釋:由於海戰距離的不斷提升,使得150毫米級別的副炮也因有效射程不足而很難再有發揮的餘地。與其再加大副炮的口徑走上前無畏艦的老路,倒不如削減副炮口徑、重新返回無畏艦最初的全重型火炮本質。128毫米火炮的射速是150毫米火炮的2倍以上,如果再配以部分的機械揚彈和裝填,則可在反驅逐艦的專職通途上起到數倍於大口徑炮廓副炮的作用。
雖然設計師們對清英的這一創新保有諸多疑惑,但出於對他的信任和尊奉,清英的這一方案仍是得到了透過。當前在即將下水的巴伐利亞號舯部甲板上,便每側都有4個直徑超過3米的小型座圈了。對於這一點,清英心中實際上也是有苦難言:為了抵禦今後來自空中的威脅,他必須在事先就為新艦的高平兩用炮打下基礎,而雙聯128毫米炮塔的選擇則幾乎是歷史上防空的最優解。若非如此,身為志慮忠純的堅定bb黨的他,又怎麼會去弄這些違背正統信仰的蠻夷武器?
而在防護上,巴伐利亞級的裝甲又比國王級有了更進一步的最佳化。
ps:感謝書友龍城曉一、xjrh152769的月票支援,和神奇傑克、zhouyu1976、格式化卑微的打賞~~~
第635章巴伐利亞級戰列艦(2)
由於這級裝備12門400毫米主炮的鉅艦,將是德國海軍在今後三十年中更勝國王級的絕對主力,清英在設計防護時,便顯然要儘可能多的顧及未來的戰鬥需求了。考慮到現階段的裝甲材質與二十年之後的產品差距,清英為巴伐利亞級佈置了厚達350毫米、內傾20度的主裝甲帶;在交戰雙方存在一定航向角的情況下,已經足可保證這道裝甲的防禦能力。為了防止主裝甲被炮彈擊中後所造成的內部崩落,在其後方還有一層16毫米的防崩落背板;當主裝甲因來襲炮彈的碰撞動能和表面爆炸而出現扭曲時,這道背板能很好地吸收掉裝甲的內部形變。
在對水中彈的防禦上,清英也是煞費苦心:畢竟這種致命打擊所出現的機率絕對不算低,而這級要一直沿用到數十年後的大艦,顯然不能像早期的炮灰艦那樣只追求短期的效益。經過一番思慮之後,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清英再度做出了足可應付萬全的裝甲佈局。
在4。5米高的主裝甲下方,一塊高達1。8米、厚度從350毫米削薄到245毫米的硬化裝甲,以相同的20度傾角與主裝甲牢固契合起來:作為主裝甲帶延伸到水下部分的延續,其足可在“海水裝甲”的輔助下獲得與前者相當的防禦力。再往下方,便是兩道直通艦底的水下tds隔壁:外側是一道垂直向下的60毫米高彈性勻質鋼,輔以4。2米的防雷縱深和空…液…空三層佈局,擁有抵擋400kg當量tnt的水下爆破的能力。內層則是呈20度傾角佈置的從120毫米到20毫米的漸變裝甲。作為保護核心艙的最後一層保險:當大威力魚雷和強力水中彈擊破外層60毫米tds的時候。這層內部裝甲便可保證將進水和炮彈隔絕在核心艙外。
為了應對交戰距離日益增加的現狀。以及抵禦今後來自空中的炸彈威脅,巴伐利亞級的水平防護也得到了強化。其主水平裝甲厚達150毫米,下方還緊貼著18毫米的結構鋼以作防崩落之用。即便是放在三十年後,這個水平裝甲也同樣能防住絕大部分的攻擊;如果形勢需要,該艦還能在大規模改裝之後加厚水平。
實現強大的攻防之後,清英方才將目光轉向了速度和續航力優先保證火力和防護,始終都是清英未曾更易的正統bb設計思路。然而,由於攻防耗去了太多的重量。使得新式戰艦的總噸位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