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其實是相當沒底的。雖然根據他前世的經驗,本位面引入大量新武器的德國陸軍,無疑將在同法軍的戰鬥中佔據絕對的戰術優勢;然而自己本人卻僅僅只是在小毛奇接手後的總參謀部中工作過幾年時間,全然缺乏實際領兵作戰的經驗。然而當他抵達司令部、見到前來迎接他的參謀長之後,清英心中所有的踟躕猶豫便都消失了。因為小毛奇派來輔助他的參謀長不是別人,正是歷史上的二戰德軍之父漢斯?馮?西克特!
1866年,西克特出生於普魯士的將門世家,在德國國內屬於成分最優秀的根正苗紅。在清英所熟知的另一個位面,由他所一手締造的“十萬陸軍”,奠定了德國陸軍得以重新崛起並橫掃歐陸的堅實基礎。然而他的才華卻絕不僅限於單純的訓練軍隊,在軍事戰爭上也有著極高的非凡造詣。一戰期間,西克特作為馬肯森元帥的得力參謀長,一手製定並參與了東線戰場的幾乎所有重大戰役;德軍之所以能在東線戰場上以近乎摧枯拉朽的方式取得輝煌勝利,西克特在其中絕對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幾天的接觸下來,清英便完全被西克特的閃光品質所折服了。他沉默寡言的慎思天性、謙謹保留的處事風格、以及宛若自鳴鐘般敏銳精密的決定判斷,無不彰顯著他幾乎完全就是施利芬再世一般的、以少說多做作為自己核心原則的普魯士軍官的完美樣板。此前清英很多對執掌軍隊所不明白的地方,都在西克特的從中輔助中日趨熟悉,漸漸瞭然於心。相比在順勢中盡顯戰神風範,然而在逆境中便會沮喪頹唐、顯得焦慮不安、需要興登堡的幫助才能走出內心情緒陰影的魯登道夫,肅謹堅韌的西克特顯然更適合成為德國總參謀部的核心主宰。
“殿下言重了。但凡殿下有要求,我必當竭誠盡力為殿下效命。”西克特向清英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恭聲說道。實際上,西克特對清英無疑是充滿感激的,如果不是這位皇儲要到前線鍍金,自己至少還要在軍參謀長的位置上呆好幾年,哪能這麼快的就有了今天集團軍參謀長的職位?
ps:感謝書友龍鳳破的打賞,和心靈深處的呼吸、不想死的小白的月票支援~~~
第315章中路揭幕
自從德法兩國開戰以來,已經過去了近半個月的光陰。強大的德軍右翼如一柄死神的巨型血鐮,從比利時境內轟然橫掃而過,只留下一片死屍斷壁焦土殘垣;而在阿爾薩斯和洛林,實力較弱的德軍左翼憑藉著精心構築的塹壕陣地,也穩穩扛住了法軍的復仇攻擊。而在中路的阿登山脈和北部洛林區域,德軍同樣醞釀著發動新的攻勢;由符騰堡公爵和清英所分別指揮的第四、五集團軍,便是此次進攻的最核心槍尖。
經過兩週的動員,目前第五集團軍的全部力量均已到位,而清英也在將這些零星的團級部隊進行更大編組的同時,對自己麾下的人馬有了一個完全的瞭解。整個德國第五集團軍由四個半軍組成,總兵力接近24萬人,擁有各型野戰火炮1500多門,重機槍1200餘挺。即便是不算德軍之中所普遍配屬的迫擊炮部隊,這個火炮數量也要比法軍同行多出五分之一;而在火炮口徑上,德國炮兵更是對法軍形成了近乎壓倒性的絕對優勢。
目前,德軍中除了團一級只擁有標準配給的75毫米野戰炮之外,從旅往上都有自己的獨立重炮部隊;這些重炮連、營都裝備105毫米或150毫米的火炮,其中軍一級的重炮團中甚至配備有210毫米的重炮。而法國陸軍的炮兵部隊所裝備的,卻幾乎全是清一色的施奈德1897型75毫米加農炮;這些只能發射7kg出頭彈丸的常規火炮,其威力同德軍重炮之間的懸殊宛如雲泥。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是由於法國工業較德國乏力、難以將大量的重炮放在生產線上。而另一方面則純粹是法國人自己的原因。
進入20世紀以來。法國人在“胸懷理想。利劍在握”的精神薰陶下,對進攻所擁有的能力深信不疑;而既然要“殊死進攻”,那麼其軍備建設就自然得圍繞著進攻戰術來進行了。法國人忽然發現,陸軍中那些口徑大於75毫米的火炮完全就是戰鬥力只有5的渣滓般存在;由於其過於沉重的重量,使得這些重炮完全不能跟上“殊死進攻”中的步兵的前進節奏,如果法軍裝備了這些重炮,則必然會成為拖累他們進軍速度的累贅。法國人的思路很明確,與其花費大價錢造出這種實際作用趨近於零的傢伙。為什麼不為陸軍多添置些重量較輕、便於機動的75毫米大炮呢?而令法國人欣喜若狂的是,由施奈德軍工所研製的1897型75毫米加農炮,在整個世界都可以稱得上是最頂尖的強力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