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3 / 4)

小說:早慧成才的奧秘 作者:

很可惜,你已經晚了兩年半了——達爾文的教育子女觀

一天,有位美麗的少婦抱著自己的小娃娃去找達爾文,向他詢問育兒的有關問題。

生物學家達爾文不但對物種的起源研究精深,對育兒的見解也頗有獨到之處。

“啊,多漂亮的孩子啊!幾歲啦?”沒等少婦開口,達爾文高興地首先向夫人發問。

“剛好兩歲半。”少婦誠懇地對達爾文說,“當媽媽的無論如何是希望孩子成才的。你是個科學家,我今天特意登門求教。”

“您要問什麼問題呢?夫人,快說吧。”達爾文微笑著注視著夫人。

“我想問一下對孩子的教育,什麼時候開始才好?”

“唉,夫人,很可惜,你已經晚了兩年半了。”達爾文惋惜地告訴夫人。

個性的教育基本上要在三歲以前完成,這以後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是再教育的問題了。

——蘇霍姆林斯基

大器不一定早成——從愛因斯坦第一次考大學落榜說起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1955)出生在德國一個猶太人的家庭裡。他4歲的時候,還不大會說話。人們懷疑他是低能兒,是傻子。

後來,他上學了,但學習成績一般,甚至排不上中等名次;整天不言不語,被人叫做“老實頭”。學校的訓導主任對工程師——他的父親老愛因斯坦斷言:“你的兒子將是一事無成的。”果然,第一次考大學,他榜上無名。

然而,正是這個愛因斯坦,後來卻成為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人類宇宙中有頭等光輝的一顆巨星。”

愛因斯坦成為一顆科學巨星,當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這其中有他童年時父親給他的那件小羅盤的啟發。

愛因斯坦小時候,有一次病了。他的父親拿來一個小羅盤給他玩。愛因斯坦用小手捧著這個新奇的玩具,只見當中有一根針在輕輕地抖動,而且始終指著北方。他把羅盤轉了一個方向,可是,那根針卻不肯跟著羅盤一起轉,仍舊指著北方。愛因斯坦又把羅盤捧在胸前,猛然把身體扭過去,再扭過來。可是,那根針還是指向北方。他變換著各種方法:順轉、倒轉,把羅盤翻過來轉,側著轉、快轉、慢轉,都不起作用。羅盤上那根小紅針的方向老是不變。

奇怪!真是奇怪!

“是什麼力量拉著它指向北邊呢?”愛因斯坦把羅盤放在那裡,四處尋找,結果什麼也沒有發現。後來,還是老愛因斯坦幫兒子解開了這個謎。

從此,好奇的愛因斯坦總喜歡“獨往獨來”。別的孩子拿著木棒、小槍玩打仗的遊戲,他卻一個人在角落裡玩積木,還喜歡用卡片搭房子,一直搭到14層那麼高。高興了,他還請父親當助手,幫他搭制別的東西。父親工作再忙,總是有求必應。父子倆常常玩起來錯過了開飯時間。從那些“建築”中,愛因斯坦感到了創造的樂趣。

受母親的影響,愛因斯坦從小喜歡拉小提琴。每次演奏,他的眼睛總是閃著亮光,手激動地發顫。當他母親在鋼琴上彈奏出一曲莫扎特或貝多芬的奏鳴曲時,他就一動不動地站在旁邊,沉浸在深沉的樂曲聲中。

愛因斯坦從小養成了思考、探索、追求真理的習慣,正是這個習慣,使他登上了科學的頂峰。

假如你的將來不願意悲傷,那就不要忽視你的孩子的任何一件極細小的行為。

——列寧

小孩子生來好動的,以遊戲為生命的。要知道多運動、多強健、多遊戲、多快樂、多經驗、多學識、多思想。所以做父母不得不注意小孩子的動作和遊戲。

——陳鶴琴

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德國教育學會會員卡爾·威特的教育觀

“只要上帝賜給我一個孩子,而且你們認為他不是白痴,那我就一定能把他培養成非凡的人。”

這是19世紀德國教育問題學會會員卡爾·威特在一次學會上的辯詞。在這次會議上,有人發表言論說:“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天賦而不是教育。”卡爾·威特不同意這個見解。他反駁說:“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孩子成為天才還是庸人,不是決定於天賦的多少,而是決定於從生下來到五六歲時的教育。就是那些只具備一般稟賦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能成為非凡的人。”

不久,卡爾·威特果然有了一個兒子,也取名為卡爾·威特。小威特不僅不聰明,而且先天不足,體重不過2公斤,兩隻手和兩隻腳不停地抖動,哇哇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