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2 / 4)

小說:冒牌書生 作者:片片

塊,被集中丟在城洞附近,將城洞處的清兵砸了個人仰馬翻。隨著石塊如雨般地落下,再加上清兵人和馬的屍體,漸漸地在城門兩頭壘成了兩個石牆,阻住了後續清兵的進入。

聽到城門處不斷傳來的刺耳哀嚎和瘋狂叫喊聲,清軍們紛紛回頭望去,見城門處被堵塞,後續清軍一時進不來,臉上瞬間都露出了一絲畏懼,但隨後都回過頭來,向我們的軍隊怒瞪雙眼,口中發出挑釁的吆喝聲。

與此同時,我們的長槍兵向兩側分散,騎兵出動了。六萬騎兵催動馬匹,勇猛地衝上前去,騎兵們拿著大刀和長槍,向清兵的鐵騎包圍過去。清兵們見我們合圍了,後退的道路又被堵塞了,並未驚慌失措,而是立即四散迎戰,他們手中的馬刀是一種份量很重的鐵製彎刀,動作以兇狠的砍劈為主,以削刺為輔,動作熟練而靈活,招招致命,刀刀奪魂,顯然比我們李家軍的戰鬥力強,此刻困獸猶鬥,更是暴發出驚人的戰鬥力。片刻間,我們不少的戰士落下馬來,而清軍的傷亡人數顯然要遠小於我們。

第八十四章 喋血雄關

如果換作其他明軍,見到清兵這麼兇狠的攻擊,恐怕早已萌生退意,遠遠地逃散開來了。洪承疇就曾給我講過一次山西崞縣的戰例,後金僅有數十人的小分隊,搶了崞縣婦女孩童上千人後,從代洲城下經過,代洲城上的守軍由於不久前剛與清軍交過手,十分畏懼清軍強悍的戰鬥力,竟不聞不問,任由清軍大搖大擺離去。官兵讓滿人如入無人之境之例比比皆是,如果此時山海關戰場內換成一般的明軍,恐怕就會被清軍衝破包圍圈,反過來形成致命一擊,或者從西城門內衝出戰場逃逸到中原。

但李自成對訓練和使用騎兵頗有心得,他經常使用一種叫“三堵牆”的戰術,如將三萬人分為三批,象三堵鐵牆一樣,次第向前衝殺。如果前排人馬面對敵軍畏懼而退縮,後批騎兵就會毫不留情地將退回者殺掉,即使是在訓練中也不例外。我聽說,在開封訓練的那一個月裡,李自成往往挑選地勢險要之處輪馴騎兵,當前方有深溝寬壕,前排騎兵勒馬猶豫時,也會被後排的騎兵當場殺掉。因此,不管前方是刀火還是火海,經李自成訓練出來的騎兵,都會義無反顧地衝上前去,絕不敢回頭半步。

因此,雖然清兵衝殺兇猛,我們的騎兵依然咬著牙,和清兵展開了激烈的攻殺,隨著雙方人馬的不斷倒下,包圍圈也在不斷地縮小,清兵被困在了六萬騎兵的汪洋大海中,但清兵縮成了一個較小的陣形,頑強地向外發起攻擊,試圖突破包圍。

此刻,城樓上和城樓下的弓箭手也不失時機地向清軍陣營中密集發射弩箭。城樓上的弓箭手仍然分為了兩批,一批不停地向城門處投擲石塊,另一批則居高臨下地向清軍發射箭矢。城樓上的投石手則操作著城樓上的幾臺投石機,不斷地向清兵發射石塊。由於清兵比較密集,每一片弓箭和石塊的發射,都會使不少清軍的人馬轟然倒地。

李家軍剩下的長矛兵也重整隊形,騎上馬,拿起一捆短矛,排列在前排交戰的騎兵身後,尋機擲矛刺馬刺人,由於距離近,自身安全又有保證,因此準確度比較高。清兵正在忙於和騎兵交戰鬥,冷不防地從斜刺裡飛來短矛,往往正中面門,嚎叫著掉下馬來。

此時我們的火槍手終於開始大顯身手了。在我建立的火器營的推動下,李家軍中有不少人學會了使用火槍,但由於火槍數量有限,只裝備了三千名騎兵,此時他們大多在第二排,於是紛紛抽出火槍,尋找間隙向清兵開槍。他們的火槍大多是造反時從官兵手中繳獲的一種火繩槍,槍管用熟鐵製作,底部有火孔與火yao池(放引火yao)相連,池上覆蓋有銅蓋,可以遮擋風雨,搠杖(通條)插在槍管下的木託上,用於填送彈藥,槍管底部用螺栓封固,便於取開擦洗槍管。

這種槍和現代槍有很大區別,是用繞燃燒的點火繩引發的,這種長長的點火繩繞在火槍手身上,因此一根火繩可以用於多次擊發。火槍手使用時後手不棄把,點火則不動,使用熟練者十發有**中,打飛鳥是分分鐘搞定,故俗稱為“鳥銃”或鳥槍,又因其所安裝的彎形槍托形似鳥喙而被稱為“鳥嘴銃”。是明軍戰鬥中的利器。此外,還有一千名士兵手中則拿著“魯密銃”,這種槍用法和鳥銃一樣,很容易上手,但比“鳥銃”射程遠,威力也更大,是在北京受封時,崇禎送給我的額外裝備。

見前排的騎兵正在奮勇搏殺,火槍手們手中的火槍盡情地噴射出憤怒的火焰,鳥銃的射程在一百二十米左右,“魯密銃”達一百五十米左右,而如此近距離的射擊,準確度自然很高,中槍的清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