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門,您沒什麼吧?”
第22節 外交糾紛
第22節外交糾紛
香港總督及英國駐中國各地的領事、駐京使節,對中國大清政府這樣粗暴的做法大為不滿,約翰。p。軒尼詩爵士第一時間向兩廣總督提出嚴正抗議,認為中國南洋海軍的軍艦炮擊正在做正常航行的英*艦,是有意挑起事端,把兩國推向戰爭邊緣的危險舉動,要求中國北京給出明確答覆。
不但是英國,美、法、西、奧等國也無不認為中國這一次的行動是非常危險和未經認真考慮過的,一旦激怒英國,後果不堪設想;就是多年來始終和中國關係最稱良好的德國,也隱晦的表示了擔憂。
奕急得滿嘴火泡,左右支應,各處解釋,忙得一塌糊塗,英國人氣勢洶洶,根本不理他的解釋,一定要中國政府就此事向英國道歉,並懲辦此番在臺海衝突中,率先發炮的中國海軍將領。奕身在其中,分外覺得為難,朝廷對日用兵,正在如火如荼,其勢必不能和英國再挑起爭端——想來英國人也是看準了這一點,也不惜獅子大開口的提出種種條件的。
只為息事寧人計,奕便有了答應英國人要求的話鋒,“皇上當日電諭旨意,也只是要丁日昌等阻隔英軍前進道路,並無明文准許其率先開炮,乃至挑起兩國戰事文字,丁日昌這等做法,殊不堪問!臣弟想,……”
“你不必想!”皇帝大聲搶白他,瞪了弟弟一眼,把一肚皮的話又吞了回去——這幾天以來,老六實在是頂著太大的壓力,對日用兵之事,他是軍機首輔大臣,調動兵員、補充各處所需都是要他親自過問,京中還要輔弼政事,無暇休息,累得黑白顛倒,如今又出了中英對峙的局面,也難怪他心力交瘁,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思了。但這是自己不能容忍的。
他憐惜的嘆了口氣,“老六,你是怎麼想的,朕知道,但臺海爭端一事,我大清斷斷不能失了半點顏面!這樣吧,明兒個就是六月初八,各國駐華公使不是都要到正大光明殿中來,為朕拜壽的嗎?就定在明天好了,朕親自解答英國人的問題。”
第二天是六月初八日,距離皇帝的萬壽節還有一天,按照京中的舊例,每到這一天,朝中百官、大清藩屬及各國公使都要到圓明園中來,向皇帝祝壽,然後皇帝賜宴,彼此一團和氣,散席而罷。但咸豐二十八年的萬壽節,情況有所不同。京中的空氣極其緊張,天下人都在等待著朝廷儘快拿出解決中英爭端的解決辦法——總是這樣拖下去,可不是個事啊!
皇帝到奉賢殿拈香祝禱完畢,乘玉輅大駕一路到正大光明殿後,待朝臣、百官進殿之後,才升座寶座,“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群臣跪倒行禮,西洋使節三鞠躬行禮,皇帝擺手,“都起來吧。”
等眾人起身,皇帝扳著臉,目光在下面掃視一圈,慢吞吞的開口說道,“今兒個是朕萬壽節慶,按照往常的慣例,不過由得爾等祝禱一番,隨即賜宴,中外君臣一同和樂。說一些堯天舜日的應景話兒,如此而已。”
“……而今天的情況略有些區別,這等官樣文章固然要做,但在此之前,朕有幾句話要說。”他說,“想來你們雙目不盲,雙耳不聾,也都知道了,六月初六日在臺灣海峽中發生的中英兩國的爭端——清流、國子監、翰林院,乃至內閣、軍機處中不斷有人上章,要朕重懲下令開炮的丁日昌,為什麼呢?表面上看清流,並不是因為他率先開炮挑釁,而是為了在對日作戰期間,國家用度頻仍,海軍征戰不絕,尚未有一個明朗的局勢之下,丁日昌竟然敢再度挑起與英國的衝突,日後激怒英國,發作開來,我大清兩線作戰,有捉襟見肘之虞。”
“……另外一個不能說出口的理由是,處置丁日昌,是為朕待罪!處置了一個丁日昌,就保全了朕的顏面不失,想來英國使節久駐中華,於我大清的這種官場之風也早已經司空見慣,辦了一個丁日昌,賠償一些軍費銀子,也很可以堵住英國海軍、英國國內某些政客的嘴巴了。”
說到這裡,他忽然提高了聲調,“朕告訴你們,此事萬萬不能!丁日昌是朕的臣子,命令其固守北緯25°線不準英國海軍炮艦經過是朕的旨意,所有的責任,朕一身承擔!英國人想要趁機訛詐,甚至不惜以武力威脅,也要達成目的?好,好得很!只要英國人敢於挑釁開戰,我大清奉陪到底!”
華爾琛的臉色半紅半白,那副尷尬的模樣讓人發噱。但此刻,任何人也沒有嘲笑他的心思,都給中國皇帝一番雷霆怒火嚇得呆住了,他竟然絲毫不顧忌?甚至當著各國公使的面前,大罵本國政府,這實在令人不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