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讓皇上指出來,不就行了嗎?左右也不過只是一些料子上的功夫,也花不到多少錢?”
“對了,你說花不到多少錢,將來皇上要是準了此事,大把的銀子就得花出去,你可有把握?”
“便是沒有也無妨的,”明善嬉笑著,“有人能墊。”
這‘有人’自然便是指明善自己,肅順聽他口氣太大,驚異之餘,不免反感,“老弟,”他用譏刺的口吻說:“你有多少銀子墊?”
“大人面前不敢說假話,我是蘇州人說的‘空心大老官’。不過,大家都知道有大人撐我的腰,我就放心了。”明善從容答道:“第一,興工少不得幾家大木廠,墊料墊工都願意;第二,監工採辦少不得在內務府還要用些人,他們在外面都挪得動,也墊得起。”
那一頂‘有大人撐我腰’的高帽子,將肅順罩住了,他點點頭說:“這還罷了!不過,墊款一時收不回,可別抱怨。”
“錢有的是。只要大人得便跟上頭回一聲,知道有這筆墊款,要收回也容易。”
這短短兩三句話,在肅順便有兩個疑問,第一是錢在那裡?第二是何以見得收回容易?當然,明善有一套解釋。錢在部庫。
他告訴肅順說,從當年閻敬銘任職戶部尚書以來,極力爬梳剔理,每年都有鉅額節餘,詳細數目雖無法知悉,但估計每年總有三五百萬。這筆款子,閻敬銘是仿照大清全盛時代的成例,積蓄成數,不輕易動用,專備水旱刀兵不時之需。因此,對外也是秘密的,甚至皇帝都不見得知道。自從總司國家經費出納的‘北檔房’為閻敬銘力加整頓,打破滿員把持的局面,指派廉能的漢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