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部分(3 / 4)

小說:清山變 作者:津鴻一瞥

來,懸壺南粵的軍醫談過之後,回京之後開始創辦的,地點設在天津。本年三月正式開始授課,學生只有區區三十二人,教習由黃寬擔任,學習的都是西洋診療之法,這件事在天津引起很大的轟動,都認為中華醫術精湛,祖宗所傳望聞問切四法,是匯聚了前人心血結晶,如今到好,新開設的醫學館一概不用,改為在病患身上動刀動針,這不是糟蹋祖宗的玩意兒嗎?

天津人最愛鬧砸兒,幾經張羅,也不知道從哪裡來了一大堆的莽漢,進到位於海光寺西街口的醫學館中,連砸帶搶,把黃寬也給打傷了,把他辛辛苦苦準備下的教學器具毀於一旦。並且揚言,要是這樣一個混賬的醫學館不關門的話,回頭還要來砸

皇帝聞報大怒,下旨先奪了上一年賞賜駱秉章的雙眼花翎、黃馬褂,罰俸一年,同時將天津縣知縣拔翎摘頂,充軍塞外。又命令繼任的天津知縣,在三日之內必須將鬧事的暴民抓獲,抓到之後,不必問罪,先打斷他們的四肢,然後明正典刑,在天津南市街口,當場處死

這樣的處置之道,未免過於狠毒,軍機處苦勸,皇帝根本不聽,最終抓了七個領頭鬧事的,當著滿街百姓的面,打斷四肢,隨即開刀處死。這件事之後,皇帝降旨:再有敢於以中西之別,傷害、羞辱醫學館中生員、教習和外國教士擔任的教習者,一概以此論處。就不信剎不住這股歪風邪氣果然,朝廷不惜施用非刑,也要殺一儆百的做法,極大的震懾了津門百姓,醫學館的教程這才得以順利進行下去。

在這之後,皇帝還是有些擔心事有反覆,派直隸藩司張百熙擔任醫學館總提調,督導辦學之外,也好順便整肅天津民情。這一次的摺子,就是張百熙所上。在摺子中他說,“……學生數十人尚能潛心向學,循序漸進,唯醫學系實業專門之學,講授之餘,必須臨證治病,以資實驗。古之醫者,望聞問切四診並重。中學如是,西學意具此意。該館學生,肄業三年,須加一二年實驗之功,方能畢業。欲資實業,必兼施醫,該館開辦之初,因無房舍,贊租海光寺內小刀衚衕平房,地方偏僻,屋宇不多,不便兼辦施醫,自宜擇地建館,以資擴充。臣百熙與直隸天津首縣知縣徐大業前奉旨辦理津門施醫局,其總局設於六里臺外孫家公園。地方適中,規模宏敞,該地東偏尚有空地一區,可建造醫學館,議建房屋三層,中層洋式樓房一座,以作講堂齋所,前後平房兩座,以作治病辦事等所,估工價值等需費銀貳萬兩。臣等竊思,醫學館與施醫局體用相濟,理宜合辦,謹與同僚商議,於學務處經費下支銀一萬兩,施醫局經費項下支銀一萬兩,通融辦理,將醫學館與施醫總局合併一處,相輔而成,俾醫學教習可兼襄診治,學生得兼資實驗,且可添招學生數十人,以廣造就。將來學生畢業後,即可派充該局義務醫員,則一館一局互相聯絡,裨益良多。此次建屋經費,所以兼用施醫局之款者,正此意也。”

皇帝手託著腮幫,把摺子放在炕上的矮几上,眼神迷離,不知道在想些什麼。“皇上?”

“嗯?嗯”他抬起頭來,隨手把摺子合上,目光明亮的望向眾人,“這份摺子,給朕想到了一個無上的好辦法。朕說來你們聽聽,看看可行不可行。朕想,從即日起,不,從咸豐十三年正月初一人起,我大清百姓,每人每月拿出一兩銀子來,這十八行省之內,總能有三五萬萬兩的銀子,是不是?”

“這……自然是可以的。但,皇上,這樣是為什麼呢?”

“這筆錢啊,存到各自行省的藩庫之內。用來做什麼呢?用來給百姓治病。所有繳納了銀子的百姓,從繳納之日起,一直到入土為安之日,所有病患的費用,都從這裡面出——你們以為怎麼樣?”

“這,請皇上恕臣等愚鈍,皇上聖意,臣等實在難解。”

“朕這樣說吧。便如同你……”他用手一指,又很快收了回來,轉頭指著六福,“比如說六福吧,從咸豐十三年正月初一日開始,每月上繳國家一兩銀子,一個月是12兩,要是有閏月呢,就是13兩。這些錢於他不過九牛一毛,但積少成多,集腋成裘。若是十萬、百萬的百姓呢?又將是多大的一筆銀錢?如果六福還能活五十年,就是600兩銀子。”他興致勃勃的說道,“那麼,六福拿出這600兩銀子可以換來什麼呢?他換來的是在他有生之年,不論生什麼樣的病,都不必他自己再花錢醫治,一切都由國家負責承擔朕暫時起了個名字,叫做全民醫療。你們議一議,這樣的辦法,可行不可行?”

這樣的講述通俗易懂,任何人都能聽得明白,以一時之費,換來百年無憂,乍一聽來,絕對是個好辦法,但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