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法律的嗎?”
肖曉遊有意折辱他,眼睛一轉,想到了說辭:“華爾先生,雖然你是美國人,不適用中國的法律,不過你是在上海到岸之後,經由陸路抵達浙江,所以,即使要把你送回到上海,也需要勞費時日,在這公文往來之期,怕你和你的同事在省內再度惹出禍事來,所以,暫時把你收押在此,等公務辦完了,自然就可以讓你回上海了。”
華爾聽得半通不通,又覺得肖曉遊的話有點道理,便點頭答應了下來:“那,好吧,要幾天啊?”
“七天。”肖曉遊心中發笑:“七天一到,就送你們回上海。”他又說,“不過,按照中國的法律,因為擔心你們幾個人在等待期間另有不法之事,所以要給你們加上刑具。”
華爾和同事商議了幾句,還由他做代表,對肖曉遊說:“這不行。我等雖然有過錯,但是中國的法律是管不到我們美國人的,在此地等候幾天,不過是因為要等到公務完結,之後我等就要回上海的,刑具不能相加。”
肖曉遊也覺得若是真的加上刑具,在照牆外枷號七天的話,自己所說的什麼‘等候公事’的話就當場給他們拆穿了,左右在場的眾人只有他能夠做兩邊溝通,話還不是由自己說嗎?想到這裡,他轉頭對趙縣令說:“老公祖,學生有下情回稟。”
“你說吧。”
“華爾等人身為美夷,不通中國理法,在鬧市中惹下禍來,心中甚是後悔,經學生幾番開導,華爾等人深悟今日之非,只是想請老公祖給他們留一份臉面,甘願在縣衙中關押七天,這枷號示眾之刑,還請老公祖法外施仁吧?”
趙縣令也覺得把幾個洋人押在縣衙的照牆下任由百姓圍觀大有礙處,當下點頭,讓三班衙役帶著十二個人到後面去,辦理文書手續,收監安置。
趙大人侃侃而談,面折美夷威風,百姓在一邊看得清清楚楚,看幾個人被帶下去了,由衷的叫起好來。趙縣令面有得色,一擺朝服,退堂而去。
這件事很快成了杭州城內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給百姓提供了無數的談資,本來此事在百姓口口相傳間哄嚷幾日也就罷了,不想橫生枝節。
這個枝節,和翁同龢有關。
咸豐四年是鄉試之年,翁同龢道光二十九年考中極為難得的拔貢,後來到了京中,隨父讀書,本來他是想在咸豐三年就下場大比的,不過一來是自己為皇上宣召,做南書房伴讀,以白衣而成天子近人,不能再有非分之想;第二,他的老父翁心存在咸豐三年被點為會試正主考,他身為人子,理當迴避。
這數年中,翁同龢除了陪伴君王之外,另外在暗中裡下了一門苦功夫,就是另行學了一手筆法——為將來有朝一日會試、殿試之時,做未雨綢繆之計。
翁同龢為人外謙內傲,自視極高,在鄉試奪魁,得中拔貢之後,他就在暗中發誓,將來下場大比,一定要錦上添花,掄元鼎甲,以不負平生
憑他的才學,省試,會試取中自然不在話下,甚至掄元三甲,也不為奢求,不過卻出了一點岔頭。這個岔頭就是在他到南書房以白衣入值之後,和皇上朝夕相對,彼此文字、筆體、文風盡為朝臣所知,這樣的一種情況下,若是日後殿試掄元,自然會給天下人留下太大的口實。明明心底無私,也變成弊端重重,黑幕隱現了。
所以,他決定仿效高宗朝趙雲崧的例子,另外變易一種書法,以此為基,瞞過殿試閱卷大臣的耳目——。
趙雲崧名叫趙翼,江蘇陽湖人,乾隆年間任職軍機章京,到了乾隆二十六年辛巳恩科會試,他下場大比,不料因為一個名叫眭朝棟御史上了一封奏摺,引起了很大的風波。而眭某人也成為有清以來第一位被殺的言官。
第131節朝章故事
第131節朝章故事
前文說過,軍機章京既可以是青衫舉人擔任,也可以是正三品的大九卿兼理,除了考取御史——為了保證御史言官的‘心底無私’——便須去職——而這種禁令,也正是從眭朝棟開始的。
在眭朝棟之前,並無這條禁令,他以軍機章京考取了御史,仍舊在軍機處入值。其時是在乾隆二十六年正月,皇帝奉皇太后巡五臺,謁世宗泰陵,並將赴山西平陽行圍,預計四月初方能回京,所以預先點派劉統勳、于敏中為會試總裁。劉、於其時皆為軍機大臣,劉統勳序次在傅恆、來保之後,于敏中則甫入軍機一年。
就在這時,眭朝棟上了一道奏摺,大意是說,請求朝廷仿效明朝前例,考官子弟應試而以父兄入闈需迴避者,具折陳奏,由皇上另行簡派考官主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