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回上書房讀書。卓秉恬?”
“老臣在。”
“奕訢在公是你的主子,在私是你的學生,要好生的管教,你明白嗎?”
已經成年的皇弟,而且有差事在身,卻給發回到上書房讀書,皇帝又口出好生‘管教’之言,真讓卓秉恬心中難過:這簡直便如同皇帝指著他的鼻子罵他這個做老師的是飯桶還要來得讓人難堪!卓秉恬恭恭敬敬的磕下頭去:“老臣領旨!”
“何桂清身為內閣學士,一味仰承他人鼻息,殊無人臣本色,著免去南書房侍講,內閣學士,交吏部議處!”
曾國藩暗中出了口氣,交吏部,卻並沒有交刑部議處,算是比較輕的懲罰了。看今天皇上心情之惡劣,能夠有一個這樣的結果,還算是叨了恭親王的福氣呢。
正在胡亂的想著,皇帝說完了最後一句話:“卓秉恬,你去到老六的府上,把朕的這番意思告訴他!讓他在上書房再認真的學上幾年,最主要的告訴他,讓他學會什麼叫名分攸關!”
“臣領旨。”
************
正裝出廳,面北而跪,聽卓秉恬宣讀完旨意,高唱一聲:‘謝恩!’奕訢強自忍著眼中的一泡珠淚,行了三跪九叩首的大禮,望闕謝恩:“奴才,領旨謝恩!”
卓秉恬看著十七歲的奕訢行動之間竟有佝僂行狀,心中更加是百轉糾結,連安慰的話都說不出來,上前把他從地上攙扶起來:“王爺請起。哎,讓我怎麼說呢?”
奕訢總還是年輕人,不脫少年人心直口快的本色,聞言楞了一下:“老師?”
“六爺啊,這一次皇上驟加處置,你可不要有什麼憤恚之意啊。”
“學生知道的。雷霆雨露莫非君恩,我……我很看得開的。”奕訢擺擺手,邀請老師廳中小坐:“老師,請正廳敘話吧?”
卓秉恬點頭,和他並肩走進二堂:“王爺,此事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也不知道。”奕訢回憶了一下昨天在南書房時候的經過,也覺得自己的奏答沒有什麼‘為一己清譽’的想法在‘君前嘵舌’的言行啊。怎麼會落得一個嚴懲的田地呢?聽老師詢問,把經過詳細的說了一遍。
卓秉恬立刻就明白了,苦笑著撓撓花白的頭髮:“王爺啊,這件事,須也怪不得皇上,正如曾滌生所言,你還是閱歷欠缺之故啊。”當下給他解釋了幾句。
“哦。”奕訢長長點頭,這才自知是怎麼回事,不過心中更覺得難過,只是因為這樣,就要痛加懲處,也實在是過苛了吧?
“王爺?”
“啊?什麼?”
“王爺怕是有些時日不能見君了。可有什麼話要代為轉達的嗎?”
“請老師代為回稟皇上。就說奕訢悔之晚矣,當在上書房中用心讀書,以求來日上報皇上天恩。”這些冠冕堂皇的官話說完,奕訢自嘲的一笑:“我這個王爺,簡直便如同探花郎一般的‘一文不值’了!”
他這樣的話有個由來。從本朝起,探花就有一個很不雅的稱號,叫‘一錢不值’。這要追溯到世祖(就是指順治皇帝)時期了,當時世祖賓天,康熙即位,尚在沖齡的皇帝不能處置政務,便由四位顧命大臣把持,當時有了一段公案。事情的經過大致是這樣的:世祖棄世之前,由王熙起草的罪己遺詔中第一條便是以‘漸習漢俗’自責,其中有:“……因循悠忽,苟且目前,……於淳樸舊制,日有更張。”的句子。
到了世祖賓天,滿族親貴和漢人中的北派大臣立即對江南士族展開鎮壓,由頭是‘奏銷案’,蘇、松、常、鎮四府的官員,士子,紳士因為欠完田賦,或者黜落,或者逮捕,或者刑責的,竟然高達一萬多人。
其中有一個人很倒黴,他是順治十八年的探花,叫葉方藹,浙江崑山人,在欠賦冊中,說他欠折銀一厘,葉方藹具折陳奏說:“所欠一厘,準今制錢一文也。”但即使只是欠錢一文,仍須丟官!因此就有了‘探花不值一文錢’的民謠。
卓秉恬當然知道這段故事,心中很不以奕訢語出輕佻為然,皇帝登基以來,幾次處置朝臣的手段看得清楚,分明又是一個陰鷙寡恩的主兒。他抱著這樣的思緒,未來在朝堂之上再有個舛誤之處,召至重譴,可怎麼得了?
到了這一天的晚上,病在床上的禮親王全齡一半是恐慌,一半是畏懼,病體突然沉重,勉強拖過第二天的子時,終於歿了。
回來了,從今天開始,恢復正常更新。
第112節 恩威難測(3)
卓秉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