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軍中校士為主,王后及諸位夫人前後,也不過二三十名侍女,雖說王上不拘小節,但這軍中校士皆血勇男子,天天出入後院,於禮法恐有不合,日常也多有不便……”
我有些發怔:“先生到底想說什麼?”
“老夫的意思是……”他頓了一頓,“應該招一批宦官和宮女來服侍王上及後院王后及諸位夫人……”
我愣了半天沒有說話。
重生二十年,我想過稱王稱霸,我想過妻妾成群,我甚至想過父子相殘兄弟反目亂倫敗德,但……我好像從來沒想過要太監。
所以我非常堅決地拒絕了王烈的建議,並且讓他今後再不要提。
我可不想要太監啊。
86老子實在沒錢啊
六月二十一日。
大朝會。
這次朝會一共有三項議題。
一是關於即將到來的科舉大考。
今年的科舉時間早已經確定為七月初一到七月初五,從前期各州郡的登記情況來看,今年的報名人數超過了一千二百人,比起第一屆來說,至少翻了兩番。
各部院分別針對科舉準備方面的問題向禮部提問,以王烈為首的禮部官員則一一解答。遇有他們也沒有考慮到的方面時,再重新予以討論,制定相應對策。
禰衡作為都察院院長,又一次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作用,提出了禮部、都察院分派專員進行巡考的建議,在經過熱烈的討論之後,竟然很順利地透過了。
我開始覺得……經過短時間的適應之後,大家確實開始接受都察院這支妄圖無孔不入地監視所有人的黑手。
畢竟……連我都的日常起居都被他們事無鉅細地全部記錄了下來,而且還真的堂而皇之地拿到了大朝會上傳閱眾人。
第二是關於今年各地的田賦與稅收。
秉承我一貫的想法,今年剛剛歸附的地區免收所有稅賦,涼州繼續免稅,其餘地區則保持二十分之一的稅率。
但國淵給我算了一筆細賬:如果按我的想法來徵收的話,那就只有二十個郡可以徵收稅賦,具體名單我竟然都能數得過來:
司隸:全部七個郡;
兗州:除濟北之外的七個郡;
幷州:上黨一個郡;
豫州:潁川、魯兩個郡。
冀州:魏、趙、清河三個郡。
雖然司隸、兗州和豫州都是人口聚集、相對繁華的中原地區,但想要以二十個郡養活已經擁有五十三個郡的新中國,這顯然有些力不從心,但要我從今年剛剛才收入版圖的這三十多個郡中飽受動亂的百姓手裡奪取那為數不多的錢財,我還真有些於心不忍。
於是我又一次決定動用我的小金庫。
自我十六歲出仕以來,從做公車司馬令開始,我便開始囤積資金以備將來不時之需。
其中,最大的一筆收入當然是來自於攻破句麗國都的那一筆飛來橫財,當時我一共扣留了超過三十五萬斤的黃銅,除去給傷亡將士的撫卹和對手下的額外賞賜,至少也剩下了三十萬金;其次是做西域大都護時沿途各國的孝敬,但扣除在西域全軍的消費,能留下來的也僅僅只有三四萬金而已,畢竟都是小國。
坦白來講,多年來,我利用職權之便聚斂了超過四十萬金的個人財富,摺合四十億錢——所以說,對於大漢朝廷來講,我絕不會是一個廉潔自律的好官,事實上,我在東漢的宦途,百分之百就是一部寫滿了侵吞公款、貪汙腐敗的黑歷史——從這個角度來講,劉協沒有殺我全家我已經夠幸運了。
在討論中,賈詡告訴我,從前朝的典籍來看,東漢朝廷往年一年的財政收入平均都在七八十億錢左右,我這點個人積蓄,只不過是大漢半年的財政收入,只相當於當年大將軍梁冀被抄家後查出來的家底——當然,這還是沒有考慮抄家過程中必然存在的被其他人貪墨侵吞的數目。
同時,國淵告訴了我一個足以讓人絕望的事實:根據史書記載,兩漢大部分時期的田賦都是三十分之一……我所定下的二十分之一,竟然是四百年難得一見的高稅率!
這讓向來標榜一心為民、以減輕百姓負擔為己任的我相當崩潰。
不過接下來他們又告訴我:兩漢時朝廷的財政收入中,土地田賦並不是大頭,真正佔據絕大多數比重的是俗稱人頭稅的算賦(成年人)、口賦(未成年人),按照舊朝的標準,分別是一人一年一百二十錢和二十三錢,只算賦一項,東漢朝廷每年就能收入三十多億。
國淵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