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鶴一定能夠招撫成功,然後明年這個時候,他們還會反叛,久而久之,流民勢必養成習慣,降後過冬,復叛索糧錢。”
真是氣死小朱了,降了復叛,叛了再降,這明顯的惡性迴圈何時才是個頭啊?
“皇上繼統以來,屢發內帑以濟饑民,仁慈聖德,定會感化萬民,臣祈願吾皇之憂,早日平復。”
溫體仁也對‘一力剿殺’的政策不感冒,但畢竟是皇帝的近臣,不好多說什麼,隨即,為了引開注意力,他又拿了一個奏疏出來。
“皇上,李邦華大人,前日已經將勇衛營的軍員名錄謄寫好了,並且上報了軍餉和武備的用銀計劃。臣請皇上過目。”
“哦!好啊,李邦華的辦事也太穩妥了,怎麼這麼久才報上來。”
“回皇上,李邦華因皇上定的勇衛營招收十二至十五歲少年定員的方略,特意跑遍山東、河南、河北、山西、陝西、薊遼等地,優選了一千四百名聰健少年,數額已實是極限,不得以,李大人還自京營軍戶、勳戚旁支中優選三百名少年以充備員,是以時間上稍稍長了一些。”
“這樣啊!那勇衛營剩下的兩千六百名定員,就全是成年軍卒嘍?”
“正是,李大人從九邊軍卒中優選三千三百人作為勇衛營定員,其中七百人為備員。”
“備員?不是每月只有5名的汰選人數嗎?怎麼要選這麼多的備員?”
“回皇上,編練新軍,少年軍定比不得成年軍卒,是故,李大人特意將少年軍和成年軍分開汰選,每月有十人的汰選名額了。但日常編練則是混在一起的。並且,還要預備突然猝死的情況出現,是以備員的名額稍稍多了一些。”
“這樣啊,李邦華辦事就是謹慎啊!那這些備員的安置怎麼處理的?”小朱問這麼多,是因為他實在懶得看文字了。
“回皇上,備員日常就安置在天津衛所之中,與勇衛營一同訓練,前十名作為中選定員之約。另,毛文龍海事銀的運送一事,剛好是天津衛的職責,因此,李大人想將這九百名備員用於押送海事銀的差事上,一來不用牽扯天津衛的餉銀,二來可以給他們一個謀生的飯碗。”
“好吧,這些個方略,你擬出票擬了嗎?”
“回皇上,臣已請孫次輔和錢首輔批的票擬。”
“哦?”溫體仁這事辦的倒是穩妥,他如果批票擬,錢謙益估計又會找麻煩,“不錯,難為溫先生了,票擬呢?朕這就批紅。”
李邦華,國家未來的軍官學校可就全指望著你了,希望你的勇衛營不要令國家失望才是。想到這裡,心情不錯的小朱看見溫體仁仍然遲疑,於是奇怪的問:
“怎麼了,溫先生有什麼話要說嗎?”
“回皇上,勳戚中,嘉定伯的遠房侄子周定方也在定員之內。”
“噢,可有什麼說辭嗎?”嘉定伯周奎是皇后的父親,也是小朱正根兒的老丈人。
“回皇上,周定方年十六歲,本在京五千營供職,素來忠厚恭順。李大人對他也是讚賞有加。聽聞皇上擬練新軍勇衛營,定方求嘉定伯,問李大人的意見,李大人便同意了。”
明代勳戚供職軍中的先例不少,又是老周家的遠親旁支,小夥子人又不錯,這事小朱也沒當回事,直接就允了。溫體仁想了想,還是說出了真實想法:田家現在是大富之家了,親族子弟都跟著享福。而皇后家的子弟卻要從軍旅打拼,似乎不太合適。
但小朱很輕鬆的說,田家再富,也和貴字無緣了,周家再窮,也是將來皇上的親戚。此事就這麼定下吧。
小朱的兒子長的很快,小傢伙也挺健康,估計明年週歲的時候,就要冊立皇太子了,既然未來的儲君身上,流有周家的血脈,還怕周家倒黴不成?
聽到皇上說這話,溫體仁很高興,他和大多數人一樣,希望能冊立這個慈?為太子,現在見萬歲真的這般說辭,顯然是同意他們的想法了。作為文臣,他還挺高興。呵呵!有趣的一群人啊!
大明後期的政治體制,出現了分權而治的現象。國家省部級高官任命,稅收和財政政策的制定,勳貴冊封,科舉試題,大型祭奠,朝貢獻俘,等等重大的軍務政事,要皇上和內閣、九卿甚至文武群臣一同商議。這叫外朝請旨。
而像中級官的任命,刑罰,銀錢劃轉,內閣九卿就有權利自行決定,皇帝這邊如果勤勉一點的,可以親自做個批示。皇帝如果懈怠一些兒,就直接讓司禮監的秉筆來代替處理。這叫做票擬和批紅。
而更多瑣碎的事情,則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