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為人可不糊塗,這種事情可耍摘除乾淨,一轉身就把侯君集的話密告太宗皇帝。太宗皇帝畢竟是個大度的君王,對張亮說:“卿與君集俱是功臣,君集獨以語卿,無人聞見,若以屬吏,君集必言無此。兩人相證,事未可知。”叫張亮不要聲張,把此事壓下,對待侯君集如初,不久命人圖君集等二十四人像於凌煙閣。
李承乾聽完杜荷的話深以為然,命賀蘭楚石與他牽線,兩人數次密謀。侯君集深知李承乾有心無膽不能成大事,但仍想借機旁因,就答應與李承乾一起幹,舉手對太子說:“此好手,當為殿下用之!”
有了侯君集的支援,李承乾膽氣一壯。召集太子黨眾人商討自保對策時,提出侯君集的兵變理論。開化公趙節獻策道“殿下目前還沒到這一步,只要魏王死即可,臣有一策,可不動刀兵而謀魏王李承乾接受了這計謀。
李承乾派遣一個人自稱是李泰王府的典籤,到玄武門上奏書,這奏書中說了許多李泰的錯誤和罪過。太宗皇帝一看大怒,當即下令搜捕上書的人,並細查此事,結果李泰王府里根本沒有這個,所謂的“典籤。”這讓太宗皇帝意識到是有人在陷害李泰,結果對李泰更加保護寵信。
一計不成李承乾決定直接武力解決,派出訖幹承基去刺殺李泰。卻因為太宗皇帝對李泰加強了保護無從下手,而功敗垂成。
一連串的失敗令李承乾決定接受侯君集的辦法鋌而走險,與太子黨們歃血為盟,準備舉行政變,效仿玄武門事件,軟禁太宗皇帝,賜死,李泰,自己登基。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訖幹承基臨到事起前,突然害怕了。偷偷跑去自首。於是李承乾的政變胎死腹中。
�